[发明专利]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5001.8 | 申请日: | 200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6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谷;许圣杰;黄庭强;王少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B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亮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滑动机构(sliding mechanism)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的电子装置已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就手持式电子装置而言,例如 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与个人数字化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 因其方便性与可携性,已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就移动电话而言, 为了保护其按键或屏幕,除了传统的皮套包覆外,移动电话也发展出具有掀盖结构 (lifting cover)的样式,甚至进一步发展出具有滑盖结构(sliding cover)的 样式。因此,移动电话可通过上述掀盖结构或滑盖结构的保护,避免使用者误触按 键拨打号码或防止外力撞击而造成的损坏。
请参考图1,其绘示传统的一种移动电话的立体示意图。移动电话100包括一 本体(body)110与一滑盖120。本体110具有一屏幕112、多个按键114与一滑 轨116。滑盖120沿着滑轨116滑设(slidingly disposed)于本体110上。当使 用者要开启或关闭滑盖120时,使用者施力来移动滑盖120。然而,传统移动电话 100的滑轨116仅仅作为滑盖120相对于本体110滑动的中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导热滑轨(heat-conducting slide),以 提升电子装置运作时的散热效能(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机体(machine assembly)、一第 二机体与一滑动机构。第一机体具有一热源(heat source)。第二机体滑设于第 一机体上,且适于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作滑动。滑动机构包括一滑接部 (sliding connection portion)与一导热滑轨。滑接部配置于第一机体上,且导 热滑轨配置于第二机体上。滑接部滑接于(slidingly connected)导热滑轨。当 第二机体位于第一位置时,部分导热滑轨热耦接至热源,且另一部分导热滑轨暴露 于外。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导热滑轨包括一导引凹槽(guide trench)、一 导热延伸件(heat-conducting extension element)与一导热接触件 (heat-conducting contact element)。导引凹槽配置于第二机体,且导热延伸 件配置于导引凹槽内。导热接触件配置于导热延伸件的一端。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一 位置时,导热接触件接触热源,且部分导热延伸件与部分导引凹槽暴露于外。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导热接触件可为一可挠性元件(flexible element)。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导热接触件挠性变形以接触热源。此外, 上述导热接触件可为一导热块(heat-conducting block)。另外,导热滑轨更包 括至少一散热鳍片(fin),其配置于导热延伸件的另一端。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一 位置时,散热鳍片暴露于外。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滑接部可为一滑块(sliding block)。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机体覆盖导热滑轨。
由于当第二机体位于第一位置时,部分导热滑轨热耦接至热源,且另一部分 导热滑轨暴露于外,所以导热滑轨可将热源的热传递至外界环境。因此,本发明的 实施例的电子装置运作时的散热效能得以提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传统的一种移动电话的立体示意图。
图2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位于第一位置的剖面 示意图。
图2B绘示图2A的第二机体位于第二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A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位于第一位置的剖面 示意图。
图3B绘示图3A的第二机体位于第二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50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