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贮槽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1419.1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柳云兴;邱国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3/08;F17C13/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晓东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市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贮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贮槽,尤其与立式真空固定贮槽的支撑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贮槽是用以贮运液化天然气、液氧、液氮、液氢和液氦等的低温容器。固定式的立式贮槽为长期贮存液化气体,必须采用有效的绝热措施。贮槽通常是双层结构,其内筒(亦称内胆)中贮存液化气体,内筒与外筒(外胆)之间形成绝热夹层,以减少由传导、对流、辐射而导入内筒的热量。贮槽的主要性能指标是蒸发率。贮槽的绝热形式包括普通绝热、高真空绝热、真空粉末绝热及真空多层绝热等形式。
图1为现有技术立式贮槽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立式贮槽的侧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立式贮槽,包括内胆11、外胆12和支腿4,内胆11底部设置有内封头21、外胆12底部设置有外封头22,内胆11外表面与外封头22内表面之间支撑有与所述支腿共直线的支撑钢管3,支撑钢管3通过垫板5与内胆11外表面固定连接。
由于立式贮槽储运的介质绝大部分是液氧、液氮、液氩、液态二氧化碳等低温液体,真空贮槽一步一步的在扩大,在绝热方面,与内容器支撑方面也在一步一步的技术改进,特别是对于液氩密度比较大,容器容量又在不断扩大的发展下,原钢管支撑已经无法承受200立方米以上液氩的巨重,且有蒸发率较大的缺点,迫使200立方米以上的立式贮槽在支撑结构上需适当的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立式贮槽存在的支撑不稳、蒸发率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能力强,可以有效的隔热,使蒸发率控制到最小范围内的立式贮槽,以满足立式贮槽趋向于大型化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包括内胆、外胆和突设在外胆表面的支腿,所述内胆底部设置有内封头,所述外胆底部设置有外封头,所述内封头与所述外封头之间支撑有与所述支腿共直线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所述内封头的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外封头的第二支撑件,及安装在两支撑件之间的具有一定强度的隔热件。
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其中,所述隔热件的本体为玻璃钢材质。
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其中,所述隔热件包括隔热件本体、所述本体上表面设置的第一压板和所述本体下表面设置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于第一压板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于第二压板下表面。
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为H型钢或钢管,所述支腿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横截面规格相同。
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其中,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通过螺栓将所述隔热件本体收紧,所述螺栓包括双头螺柱与两端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压板之间设置有玻璃钢垫圈。
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其中,所述第一压板为不锈钢材质。
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支腿可一体成型,并穿设且固定连接于外封头。
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其中,所述螺栓与其穿过的所述隔热件本体的通孔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其中,所述内胆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所述支撑装置共有三个、四个或多个,各所述支撑装置的隔热件位于同一高度,且所述支撑装置均匀的分布于同一圆周。
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其中,所述立式贮槽为真空贮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具有玻璃钢支撑装置的立式贮槽,克服了原钢管结构的支撑方式剪切应力大,支撑强度差,蒸发率大的缺点,本发明的立式贮槽,其支撑装置起到合理、有效的支撑作用。并且,本发明的立式贮槽结构,支撑装置设置于内封头下方,而非现有技术中的内胆筒体外侧面,使得在立式贮槽占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原钢管支撑占用的空间将内胆的直径加大,从而增加了立式贮槽的容积,可将立式真空氧、氮、氩贮槽突破到200立方米以上,使立式贮槽趋向于大型化,提高了其经济效益,降低了存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立式贮槽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立式贮槽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贮槽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贮槽的支腿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贮槽的支撑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贮槽的支撑装置的隔热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14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