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用包装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80182.5 | 申请日: | 200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9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力也;山田一树;平井裕一;望月洋一;山下孝典;关野均;福田淳;三上豪一;中川博喜;宫原美穗;河合千绘;新尾荣树;后藤贵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8;B32B7/12;B32B15/01;B32B15/08;B32B27/00;C09J163/02;C09J167/02;C09J175/04;C09J5/00;C09J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秀武;李炳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包装材料 | ||
1.一种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用包装材料具备依次将铝箔和内层叠层起来形成的叠层体;
其中,上述铝箔的至少上述内侧层的表面由经过易粘合处理的处理面构成,并且该处理面和上述内层通过粘合剂层叠层,并且
上述处理面是通过将上述铝箔表面脱脂处理后,用磷酸金属盐或磷酸非金属盐和水性合成树脂的混合物构成的处理液处理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粘合剂层介于叠层体的层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最外层由多个基材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构成阻透层的铝箔表面上形成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保护层至少包含环氧树脂、酚树脂、蜜胺树脂、不饱和羧酸接枝聚烯烃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和这些树脂的改性物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形成中间层的中间基材至少由包含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或者这些树脂的改性物和混合物形成的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树脂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中间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构成最内层的热封性基材是以下树脂中的任何一种构成的,这些树脂是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不饱和羧酸接枝聚烯烃树脂、聚丙烯树脂、金属离子交联聚乙烯树脂、乙烯和丙烯酸衍生物的共聚物树脂,和乙烯和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共聚物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最内层是由多个基材构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粘合剂层是由以下树脂中的任何一种构成的,这些树脂是聚酯-氨酯树脂、聚醚-氨酯树脂、异氰酸酯树脂和不饱和羧酸接枝聚烯烃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阻透层是铁含量在0.3到9.0%范围内的软质铝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阻透层在最内层一侧表面上形成保护层,该保护层由树脂层构成,该树脂层含有至少30%以上的以下树脂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树脂是环氧树脂、酚树脂、蜜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不饱和羧酸接枝聚烯烃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共聚酯树脂、离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衍生物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共聚物、聚醚树脂或这些树脂的改性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最外层包含至少一层6μm以上厚度的取向聚酯或取向尼龙。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中间层包含至少一层10μm以上厚度的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或氟树脂。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在阻透层或保护层和中间层之间形成树脂,该树脂是聚酯树脂、聚醚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醚-氨酯树脂、聚酯-氨酯树脂、异氰酸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乙烯-亚胺树脂、氰基丙烯酸酯树脂、有机钛化合物、环氧树脂、酰亚胺树脂、硅氧烷树脂、这些树脂的改性物或这些树脂的混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保护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由厚度为0.5μm以上且熔点为80℃以上及维卡软化点为70℃以上的包括不饱和羧酸接枝聚乙烯树脂,或不饱和羧酸接枝聚丙烯树脂,或者不饱和羧酸接枝聚甲基戊烯的不饱和羧酸接枝聚烯烃树脂,和这些树脂的混合物构成的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最外层和/或中间层中使用的聚酯树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01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伞形天线
- 下一篇:多中心模具及利用它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