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丝起子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0145.4 | 申请日: | 200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0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美德;田中孝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丝起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螺丝紧固的螺丝起子。
背景技术
在螺丝起子中,已知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马达与设有离合机构的输出轴之间,在其下方平行设置中间轴,并使设置在中间轴后方的一挡齿轮与马达轴啮合,使设置在中间轴前方的二挡小齿轮与输出轴的末端传动齿轮啮合,从而能够使马达轴的旋转减速传递至输出轴。
另外,在这里,为了进行输出轴的二级变速,通过设置在壳体下表面上的变速杆,而可以使中间轴向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在二挡小齿轮的后方,在中间轴上以可旋转的方式外装着与末端传动相啮合的另一个二挡小齿轮。即,若通过变速杆使中间轴前进,则前方的二挡小齿轮与末端传动齿轮啮合以达到低速旋转,若使中间轴后退,则前方的二挡小齿轮与后方的二挡小齿轮啮合并通过后方的二挡小齿轮使末端传动齿轮达到高速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1179号公报。
但是,在以上述方式设有中间轴而进行减速的螺丝起子中,例如,如图6所示,与马达轴51和输出轴侧的齿轮52相比,容纳有中间轴和齿轮54等的减速机构部53大多会从壳体50的侧面突出而设置。因此,整体宽度加大,从而对在狭小部位中的螺丝紧固作业造成制约。特别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螺丝起子中,由于采用了在大直径的一挡齿轮外侧还设有变速杆来切换操纵二级变速的结构,因此,进一步使壳体大型化,从而降低了作业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丝起子,其能够实现壳体结构的紧凑化并可以进行减速和二级变速,且作业性优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提供了一种螺丝起子,在内置有马达的主体壳体的前方突出设置有前方壳体,该前方壳体内设有:齿轮,其传递马达的旋转;输出轴,其安装有螺丝起子头,并能够在轴向上前后移动;离合机构,其伴随该输出轴的前后移动,而在从齿轮向输出轴传递旋转和切断传递旋转之间进行切换,其特征在于,在齿轮和离合机构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行星齿轮架而对输出轴进行旋转减速,其中,该行星齿轮架具有以前级侧的输出部为中心而能够在内齿轮内进行公转运动的行星齿轮,以在前方壳体内可旋转、且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可前后移动的方式设置内齿轮,在该后退位置,内齿轮与所述齿轮的输出部卡合,而直接连接所述齿轮与行星齿轮架,在该前进位置,内齿轮离开所述输出部,并与前方壳体内的卡定部卡定在一起,以限制旋转,在前方壳体上设置有切换内齿轮的前后位置的操纵部件。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的目的的基础上,为了以更节省空间的方式合理地构成二级变速机构,而使操纵部件为圆盘状的旋钮,该旋钮使突设于偏心位置的销与在内齿轮的外周凹设的凹槽相嵌合,通过旋转操作,经由销而使内齿轮前后移动。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减速机构部不会在壳体侧面等处突出,并且,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设置二级变速机构。因此,能够实现前方壳体的紧凑化,即使在狭小的部位,也可以进行螺丝紧固,并且作业性优良。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内齿轮以更节省空间的方式合理地构成二级变速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螺丝起子的纵向剖视图(高速模式)。
图2为螺丝起子的纵向剖视图(低速模式)。
图3为螺丝起子的主视图。
图4为显示了操纵部件的变形例的螺丝起子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显示了操纵部件的变形例的螺丝起子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以往的螺丝起子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显示螺丝起子的一个例子的纵向剖视图,螺丝起子1在主体壳体2的后方(图1的左侧)容纳有马达3,在其前方连接着前方壳体5,该前方壳体5在马达3的马达轴4的上方位置容纳有输出轴6,该输出轴6可沿轴向前后移动。7为马达3的开关,8为使开关7接通的扳机。
前方壳体5是在分别轴支承马达轴4和输出轴6的后端的轴承壳体9上依次安装齿轮箱10、前端套筒13、锁环14而成的,其中,齿轮箱10具有覆盖轴承壳体9下半部分的盖部11,并且在上方形成有筒状部12;前端套筒13轴支承着输出轴6的前端;锁环14限制输出轴6的前进位置,并轴支承着被插入安装在输出轴6前端的螺丝起子头15,在锁环14的前方安装有调整拧入深度的止动环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0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双色热敏打印
- 下一篇:基片损伤防止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