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渡金属多重掺杂负温度系数单晶硅热敏电阻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0002.3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6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阳;范艳伟;丛秀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C7/04 | 分类号: | H01C7/04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渡 金属 多重 掺杂 温度 系数 单晶硅 热敏电阻 | ||
1.一种过渡金属多重掺杂的负温度系数单晶硅热敏电阻,其特征在于采用涂源高温扩散方法,将过渡金属元素锰和铜作为掺杂剂,掺入P型单晶硅中,利用锰和铜在P型单晶硅中的杂质补偿,制备出珠状热敏电阻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电阻,其特征在于过渡金属锰离子掺杂浓度为:3×1017和铜离子的掺杂浓度为4.5×1015-4.5×101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电阻,其特征在于P型单晶硅片的电阻率为1-4Ω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得热敏电阻为高B值低阻值,电学参数为50Ω-1.2KΩ,材料B值为4300-4500K。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热敏电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采用电阻率为1-4Ωcm的P型单晶硅片,用20目金刚砂将两面磨平,将硅片放入去离子水中用超声波清洗去砂,然后用氨水、过氧化氢、去离子水按照1∶1∶5比例配成的洗液煮20分钟,再用冷热去离子水交替清洗3-5遍;
b、将乙酸锰和氯化铜溶于乙醇中,配成溶液,作为扩散源;
c、将扩散源均匀涂在步骤a处理的硅片表面,在红外灯下烘烤至表面干燥;
d、将表面涂过扩散源的硅片放入高温扩散炉中进行扩散,扩散温度为在1100℃-1300℃,扩散时间为在2-4小时;
e、对扩散好的硅片采用步骤a再进行处理;
f、将清洗好的硅片表面采用常规化学方法镀镍电极,用划片机将处理好的硅片划成小芯片;
g、将芯片两面焊上镀镍铜线作引线,用环氧树脂封装即可得到珠状热敏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扩散源中的浓度为:锰离子浓度为1×10-4mol/ml,铜离子浓度为1.5×10-5mol/ml-1.5×10-6mol/ml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扩散温度优选为1200℃,扩散时间优选为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00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