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i基单晶高温合金采用籽晶制备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79683.1 | 申请日: | 2007-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5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韩雅芳;李树索;蒋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C30B29/52 | 分类号: | C30B29/52;C30B11/14;B22C9/04;B22D2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i 基单晶 高温 合金 采用 籽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Ni基单晶高温合金采用籽晶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列步骤:
第一步,制备Ni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籽晶;
在Ni基单晶高温合金体上定向切割出具有一定晶体取向的试块,并对试块的晶面进行抛光处理和表面腐蚀处理,获得Ni基单晶高温合金籽晶;
抛光处理条件:采用150#、360#、500#、1000#、2000#水磨砂纸磨光试块的晶面,然后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处理;
表面腐蚀处理条件:将抛光后的试块采用腐蚀剂表面处理2~10min后取出,即得Ni基单晶高温合金籽晶;
第二步,制备零件蜡模;
将蜡料在40~120℃的温度条件下熔化后注入零件模具中,并在0.5~10MPa压力下压制成型,制得零件蜡模(2);
第三步,将上述第一步中制得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籽晶(1)的晶面向上沿伸至上述第二步中制得的零件蜡模(2)中,且Ni基单晶高温合金籽晶(1)伸入零件蜡模(2)2有0.5~10mm;
然后在Ni基单晶高温合金籽晶(1)和零件蜡模(2)的外部涂挂3~20mm厚的陶瓷耐火浆料;在120~500℃温度下脱蜡,在800~1700℃温度下培烧5~15h后制得带有籽晶的陶瓷模壳;
第四步,将上述第三步中制得的陶瓷模壳放入单晶炉中,调节单晶炉内温度至1400~1950℃,金属液通过浇注口(3)流入陶瓷模壳中,保温等待2~30min后;以0.1~15mm/min的速度向下移动拉晶,拉晶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即制得与Ni基单晶高温合金籽晶晶体取向一致和优良凝固组织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材料;所述金属液的温度为1400~1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采用籽晶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所述Ni基单晶高温合金体是Ni-(0~18)Cr-(0~11)Co-(0~11)W-(0~6)Mo-(3~8)Al-(0~10)Ta-(0~3)Re-(0~5)Ti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采用籽晶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制得的所述Ni基单晶高温合金是Ni-4Cr-9Co-8W-2Mo-6Al-6.5Ta-2Re单晶高温合金、Ni-16Cr-8.5Co-6W-4Al-4Ti-1Ta单晶高温合金或者Ni-9Cr-5Co-5W-4Mo-6Al-2Ti单晶高温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采用籽晶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取向是指Ni基单晶高温合金体的<001>取向、<011>取向或者<111>取向;
所述晶面是指(001)面、(011)面或者(111)面;所述(001)面即为A、B、C、D四点形成的面;(011)面即为C、D、E、F四点形成的面;(111)面即为D、E、G三点形成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采用籽晶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的所述蜡料为πBKB牌号的蜡料、OH-1牌号的蜡料、OH-2牌号的蜡料、OH-3牌号的蜡料、OH-4牌号的蜡料、P-3牌号的蜡料、B-1牌号的蜡料或者πC50-50牌号的蜡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采用籽晶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所述腐蚀剂是硝酸、氢氟酸和甘油组成,且每10ml硝酸中加入10~50ml氢氟酸和40~100ml甘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采用籽晶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所述腐蚀剂是由盐酸和过氧化氢组成,且每10ml盐酸中加入5~30ml过氧化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采用籽晶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制得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与Ni基单晶高温合金籽晶的一次枝晶间距相同,且二次枝晶形貌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968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