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隙基准源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9599.X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3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幸新鹏;李冬梅;王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3/24 | 分类号: | G05F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准 产生 装置 | ||
1.一种带隙基准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带隙基准源产生电路和启动电路两部分组成,其中,带隙基准源产生电路的输出端与启动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带隙基准源产生电路包括:一个单端输出OTA,两个PMOS管M1、M2,两个电容器C1、C2,五个电阻器R1、R2A、R2B、R3A、R3B和两个BJT管Q1、Q2;各个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两个PMOS管M1、M2的源极和衬底都接在电源VDD上,PMOS管M1、M2的栅极连在一起,并且与单端输出OTA的输出端、电容器C1、C2的一端相连;M1管的漏极、单端输出OTA的正相输入端、电阻器R3A的一端和电容器C1的另一端在节点(C)相连;M2的漏极、单端输出OTA的负相输入端、电阻器R3B的一端和电容器C2的另一端在节点(D)相连;电阻器R3A的另一端、电阻器R2A的一端和电阻器R1的一端在节点(A)相连;电阻器R3B的另一端、电阻器R2B的一端和BJT管Q2的发射极在节点(B)相连;电阻器R2A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2B的另一端分别接地GND;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BJT管Q1的发射极相连;BJT管Q1、Q2的基极和集电极都接地GND;输出的带隙基准源VREF在节点(D)引出;所述PMOS管M1、M2的宽长比相等;电阻器R2A、R2B的阻值相等,电阻器R3A、R3B的阻值相等;
所述启动电路由一个PMOS管MS2和两个NMOS管MS1、MS3组成;其连接关系如下:NMOS管MS1和PMOS管MS2的栅极分别连接到所述带隙基准源产生电路的节点(D)上;NMOS管MS1的源极和衬底接地GND;PMOS管MS2的源极和衬底接到电源VDD上;NMOS管MS1的漏极、PMOS管MS2的漏极分别与NMOS管MS3的栅极连接在一起;NMOS管MS3的源极和衬底接地GND;NMOS管MS3的漏极接在所述带隙基准源产生电路中单端输出OTA的输出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隙基准源产生电路中BJT管Q1的发射结的面积是Q2的N倍,N取M2-1,其中M为奇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隙基准源产生电路中的OTA采用对称结构OT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959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米多孔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卷筒式草坪保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