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方氮化硼薄膜n型掺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7783.0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1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旺;范亚明;陈诺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18 | 分类号: | H01L21/18;H01L21/203;H01L21/265;H01L21/3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8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方 氮化 薄膜 掺杂 方法 | ||
1.一种立方氮化硼薄膜n型掺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在衬底上沉积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
2)采用高能离子注入的方式将硫离子注入到立方氮化硼薄膜内部,硫离子注入立方氮化硼薄膜时的离子能量为50~100keV,离子剂量为0.8×1014cm-2、1.3×1014cm-2或2.9×1014cm-2;
3)采用热退火来消除损伤并激活杂质,从而实现对立方氮化硼薄膜的n型掺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方氮化硼薄膜n型掺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晶向为001的硅单晶作为所述衬底,用硼靶作为所述立方氮化硼薄膜沉积的溅射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方氮化硼薄膜n型掺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立方氮化硼薄膜的装置为双离子束辅助沉积系统,其背景真空度为1×10-5帕斯卡,系统配备的一个考夫曼主离子源和一个考夫曼辅离子源,两个离子源能够独立调节离子束的能量及束流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方氮化硼薄膜n型掺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立方氮化硼薄膜时的衬底温度为200~600℃,工作气体压强为1.0~5.0×10-2帕斯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方氮化硼薄膜n型掺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考夫曼主离子源采用Ar+离子,其离子能量为1200~1500eV,束流密度为200~400μA/cm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方氮化硼薄膜n型掺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考夫曼辅离子源采用Ar+和N2+混合离子,其离子能量为300~500eV,束流密度为60~90μA/cm2,Ar+∶N2+的束流比为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方氮化硼薄膜n型掺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退火是真空退火,退火温度为700~900℃,退火时间为30~9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77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集热系统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