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喷雾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77716.9 | 申请日: | 2007-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9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健;徐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泰栢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B5/00 | 分类号: | B05B5/00;B05B5/16;B05B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守期;唐铁军 |
| 地址: | 100094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喷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喷雾装置,尤其是一种农用静电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常使用喷雾装置喷洒农药和肥料等。常规的喷雾装置喷出的液滴偏大,并且液滴在飞行过程中还会互相聚结,导致液滴喷出喷雾装置的喷嘴之后,完全依靠重力作用下落,于是势必有些液滴落在植物表面,而有些液滴则落在地表,造成被喷洒物的浪费,还同时污染环境。此外,即使是落在植物表面的液滴,也因为液滴偏大而不易附着在植物表面,更难于形成较为连续的分布,结果有相当量的液滴从植物表面滑落,进一步造成喷洒物利用率低、污染环境的问题,也对喷雾装置的操作者带来健康危害。
静电喷雾技术改善了喷洒物在植物表面的附着。该技术通过电晕充电、感应充电或接触式充电给液滴充电,在药液经喷头雾化的同时被充以电荷,在静电场力和其它输送力的作用下,带电液滴“定向地”飞向叶子,这就减少了液滴在空气中和土壤中的损失,提高了喷洒物的利用率和杀虫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92213012.4中公开了一种轴流送风式静电喷雾装置,包括轴流风机、高压发生器、雾化风筒和位于轴流风机和雾化风筒之间并与这两者相连通的导流锥筒;轴流风机中流出的气体经导流锥筒加速后,从雾化风筒内涡流室的进气口进入涡流室,将涡流室内高速旋转的液体冲出雾化风筒开口处的喷嘴从而形成液滴。高压发生器的负极与喷嘴内壁电连接,使喷出的液滴带上负电。但是,该文献未公开具体的操作条件,无法据此进行实际操作。
在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200510099744.4中公开了一种静电喷雾装置,包括具有正极和负极的高压静电发生装置、储液容器、引流管、气雾发生装置等。该装置中利用了接触式充电和旋转装置雾化,据称产生的液滴半径达到50-500微米。然而,其中未公开有实施例证实其效果,普通技术人员也无法据此实施发明。
显然,现有技术并未就静电喷雾技术的具体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教导,特别是无技术教导指引普通技术人员采用合适的操作条件,以实现喷洒的最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喷雾装置,该装置通过雾化装置和静电发生装置的组合,能够使得雾化后的液滴具有适当大小的粒径和电荷,从而使液滴定向地均匀分布于植株表面,即使作业距离较长、植株较高,也能获得良好的施用效果。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喷雾装置,包括
一个液体输送装置,将液体传输到雾化装置;
一个雾化装置,将来自液体输送装置的液体雾化成液滴;
一个静电发生装置,其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直流电压>90,000伏至150,000伏,供所述液滴穿过并因此而带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喷洒用于植物的液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前述静电喷雾装置进行喷洒。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静电喷雾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发明的静电喷雾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发明的静电喷雾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A-B示出的本发明的静电喷雾装置中雾化装置的电极设置的示意图。
图4A为利用本发明的静电喷雾装置所产生的最大直径的液滴分布。
图4B为常规静电喷雾装置的最小直径的液滴分布照片。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静电喷雾装置包括:
一个液体输送装置,将液体传输到雾化装置;
一个雾化装置,将来自液体输送装置的液体雾化成液滴;
一个静电发生装置,其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直流电压>90,000伏至150,000伏,供所述液滴穿过并因此而带电。
在本发明的静电喷雾装置中,液体输送装置可以是任何能将液体输送至雾化装置的装置,例如泵等,甚至可以是高位槽等(借助液体自身的重力来输送液体)。再如在下文中可以看出,在可能的情况下,由于雾化装置自身的作用,液体可以因这种作用而被吸入雾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液体输送装置仅仅为一根管路即可。
在本发明中,对于雾化装置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只要该雾化装置可以将液体雾化至较小直径的液滴即可。例如雾化形成的液滴直径不大于60微米,优选不大于55微米,更优选不大于5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泰栢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泰栢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77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形材辊轧与加工设备及其网络控制系统
- 下一篇:陶瓷多层基板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