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休眠状态中接收紧急广播的方法和终端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77439.1 | 申请日: | 2007-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0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吕悦川;王西强;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4Q7/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洪;霍育栋 |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休眠 状态 接收 紧急 广播 方法 终端 | ||
1.一种在休眠状态中接收紧急广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在处于休眠状态时,每隔一定时间,根据本终端内设置的与接收信号同步变化的接收信号信息确定索引时隙的开始时刻,接收索引时隙,当索引时隙中指示有紧急广播时进行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终端启动后,在本终端内设置与接收信号同步变化的接收信号信息;
B、当没有播放请求命令时,进行步骤C;
C、终端进入休眠状态;
D、休眠一定时间后,终端根据所述接收信号信息确定索引时隙的开始时刻,接收索引时隙;如果索引时隙中指示有紧急广播则接收;否则返回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设置与接收信号同步变化的接收信号信息是指:终端按照与接收信号中时隙频率一样的频率开始时隙计数,并在计数值达到N时从零开始重新计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关闭解码模块;
步骤D中,终端根据时隙计数值确定索引时隙的开始时刻,接收索引时隙是指:根据时隙计数值,在帧中第X个时隙开始时刻唤醒解码模块接收索引时隙;
所述第X个时隙的开始时刻到其所在帧结束时刻间的时间长度TX大于或等于ΔT;所述ΔT为解码模块启动时间加保护时间;所述保护时间用于修正计数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设置与接收信号同步变化的接收信号信息还指:终端进行与接收信号中符号同步的符号计数,并在计数值达到M+1时从零开始重新计数;所述符号包括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和信标;
所述步骤C包括:关闭解码模块;
步骤D中,终端根据时隙计数值确定索引时隙的开始时刻,接收索引时隙是指:根据时隙计数值和符号计数值,在帧中第X个时隙中第Y个符号开始时唤醒解码模块接收索引时隙;
所述X确定的方法为:帧中第X个时隙的开始时刻到下一索引时隙的开始时刻间的时间长度TX大于或等于ΔT;所述ΔT为解码模块启动时间加保护时间;所述保护时间用于修正计数值;
所述Y的确定方法为:第Y个符号开始时刻和下一索引时隙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ΔT,而第Y+1个符号开始时刻和下一索引时隙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小于ΔT。
6.如权利要求2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终端进入休眠状态的同时复位并启动一定时器;
所述步骤D中,休眠一定时间后是指:定时器到时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器设置的时间长度为10到120秒。
8.一种在休眠状态中接收紧急广播的终端,包括解码模块、控制模块;所述的解码模块包括接收信道和解码电路,用于从广播网络中接收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用于当没有应用层播放请求命令时关闭解码模块;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解码模块每关闭一定时间TW后,根据本终端内设置的与接收信号同步变化的接收信号信息确定索引时隙的开始时刻,唤醒解码模块接收索引时隙;还用于判断索引时隙中是否指示有紧急广播,如果有则指示解码模块接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终端开机后根据解码模块接收的信号,在本终端内设置一个与接收信号同步变化的接收信号信息;还用于当索引时隙中没有指示有紧急广播时关闭所述解码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数器;所述计数器至少包括时隙计数器;
所述控制模块在本终端内设置一个与接收信号同步变化的接收信号信息是指:控制模块根据解码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将所述时隙计数器的频率设置为与接收信号中时隙的频率一致,在各时隙的开始时刻计数值加1,并在其计数值到达N时将其清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74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