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台接入切换的产生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7348.8 | 申请日: | 200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5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罗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Q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颖玲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接入 切换 产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接入切换进行控制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台接入切换的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
在码分多址(CDMA)等移动通讯系统中,移动台接入基站系统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秒左右的时间。在这短短的1秒时间内,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条件可能发生急剧恶化。例如,在建筑物较多的大城市里,由于阴影或者拐角效应占据优势,无线条件的恶化比较频繁,常常会导致移动台接入失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了接入切换技术。按照接入切换技术,移动台在进行接入尝试时可以进行切换,从弱导频小区切换到强导频小区,并继续后续的呼叫流程。其中,切换前的小区可以被称为源小区,切换后的小区可以被称为目标小区。接入切换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移动台的接入成功率。
如图1所示,按照移动台在一次接入尝试的不同阶段,可以将接入切换分为三种不同的切换方式:接入入口切换(Access Entry Handoff)、接入探测切换(Access Probe Handoff)以及接入应答切换(Access Handoff)。
接入入口切换发生的时间是在移动台收到通常寻呼消息(GPM)和发起寻呼响应之间。具体来说是指:移动台在源小区下被寻呼,此时发生接入入口切换,移动台在目标小区下发送寻呼响应。
接入探测切换发生的时间是在移动台起呼和收到起呼应答消息(BS0rder消息)之间。具体来说是指:移动台在源小区起呼后,向基站发送接入信道探测序列,此时发生接入探测切换,移动台在目标小区上发送接入信道探测序列,并且在目标小区上收到基站的BSOrder消息。
接入应答切换发生的时间是在移动台收到BSOrder消息和扩展信道指配消息(ECAM消息)之间。具体来说是指:移动台在源小区起呼后,在源小区上收到了基站寻呼信道的BSOrder消息,此时发生了接入切换,在目标小区上收到了基站寻呼信道的ECAM消息。
由于接入切换时间很短,一般也就1秒左右,如果在普通环境下测试接入切换,即采用普通的切换测试方法,人为抬升目标小区的基站功率,降低源小区的发射功率,加上射频器件升降功率的反应时间,在1秒内是无法造成接入切换的。因此,采用普通的切换测试方法会造成接入切换不可控,而且也无法采集到相关数据,无法人为验证基站产品是否能够支持接入切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入切换的产生方法,以便提高接入切换的可控性和可测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切换的产生方法,延长待发生接入切换时间之前第一消息和之后第二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使该时间间隔大于接入切换所需时间;
在移动台收发第一消息之后,降低源小区的功率并抬升目标小区的功率,使移动台从源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入切换为接入入口切换,所述第一消息为通常寻呼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起呼消息或寻呼响应消息。所述延长待发生接入切换时间之前第一消息和之后第二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步骤包括:将寻呼信道最大时隙周期设置为大于接入入口切换所需的时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入切换为接入探测切换,所述第一消息为起呼消息或寻呼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携带起呼应答消息的扩展信道指配消息。所述延长待发生接入切换时间之前第一消息和之后第二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步骤包括:关闭起呼应答消息发送开关,打开携带应答消息的扩展信道指配消息构造功能,并将扩展信道指配消息第一次发送延时设置为大于接入探测切换所需的时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入切换为接入应答切换,所述第一消息为起呼应答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为扩展信道指配消息。所述延长待发生接入切换时间之前第一消息和之后第二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步骤包括:将扩展信道指配消息第一次发送延时设置为大于接入探测切换所需的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使用检测装置检测移动台是否收到第一消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的预定时间之后,认定移动台接收到第一消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保证源小区和目标小区都能进行正常通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73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