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洗洗衣机污垢的清洗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5912.2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3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霍纪功;霍荣耀;霍荣霞;霍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纪功 |
主分类号: | C11D1/83 | 分类号: | C11D1/83;C11D3/30;C11D3/06;C11D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明和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凤英;王顺昌 |
地址: | 466000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洗 洗衣机 污垢 洗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洗洗衣机污垢的清洗剂,特别是对带有顽固静电的多种细菌的污垢清洗效果更好,属洗涤剂领域。
背景技术
洗衣机已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用品,它不仅减轻洗衣服劳动强度而且效率高,清洁率也高,但洗衣机的洗衣槽内壁夹套之间日久天长,沉积在两壁之间的多种细菌、人体内分泌物、毛发、皮屑等腥臭气味的污垢,这种带有顽固静电的多种细菌污垢,如果不及时清洗,它会产生更多的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新的污垢污染在衣物上,在洗衣机洗衣槽内的夹壁之间就会很清楚地看到那上面的油污,就能闻到里面腥臭难闻的气味,洗衣机洗的衣服就会受到污染,洗后的衣服上粘附着一种像头皮屑一样带有顽固静电的多种细菌污垢,穿在身上会感觉到皮肤瘙痒难忍,其原因是洗衣机上的那种带有顽固静电的多种细菌污垢所导致的。要想把洗衣机清洗干净,选用的现有的洗衣粉或其他的清洗剂是不可能把这些污垢细菌清洗或杀死的,因为所用的洗衣粉、洗衣液或其他清洗剂时,就把衣服上的赃物油垢已经乳化剥离了衣服而又随着洗衣机的机械动力和水的溶解冲洗力把那些已经乳化剥离掉的污垢排放后、其中有些顽固的带有静电的离子物被吸附在洗衣机的内壁夹套上,这些污物是一种难与洗衣粉、洗衣液及其他离子活性物相溶的污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速溶杀死带有顽固静电的多种细菌,而价格便宜的速效清洗洗衣机污垢的清洗剂,从而可保证洗衣机的清洁卫生,也使衣物不被再次污染,保护人类的健康生活。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
清洗洗衣机污垢的清洗剂,其特征在于它采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经搅拌加工而成:
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1.0~5.0份
十二烷基硫酸钠 1.0~3.0份
硫脲 1.0~5.0份
六次甲基四胺 1.0~5.0份
2.3-二羟丁二酸 0.5~2.0份
磷酸锌 0.5~3.0份
戊二醛 0.5~2.0份
盐酸,浓度为36~38% 10~30份
去离子水 40~50份。
本发明产品选用的原料是经过多次试验筛选的结果,其中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它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表,代号TX-10、OP-10,它含有10个乙氧基的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Polyoxyethylene octylphenolethe),又称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Alkylphenol olyoxyethylene(10)ether],分子量646,HLB值14.5,具有很好的乳化、清洗和抗静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别名发泡剂K12、月桂醇硫酸钠,分子式C12H35OSO3Na,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助洗渗透作用;硫脲,分子式为CH4N2S,协助酸洗缓蚀作用,金属防锈蚀剂;六亚甲基四胺也称乌洛托品,分子式(CH2)6N4,是缓蚀剂;2.3-二羟丁二酸,也称酒石酸,是防沉淀稳定剂、络合剂; 磷酸锌分子式为Zn(PO4)2·2H2O,是成膜助剂,用于金属表面除锈保护膜;戊二醛,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含量36~38%盐酸为酸性清洗除污垢剂。
本产品是以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和去污除垢的除污垢剂为原料复合而成的液体制剂,用于清除全自动洗衣机筒壁之间带有顽固静电的多种细菌的污垢清洗、消毒、杀菌和除异味等功效。它是无毒无污染的环保产品。使用时将本品按洗衣机的洗衣简的最高水位容积计算,按容积的3~5%体积计算本产品用量,一般全自动洗衣机每次300~500ml,使用时先将本产品加入洗衣筒内,再将清水加至洗衣筒内最高水位,转动洗衣机10~15分钟后排放后,再用清水转动冲洗干净即可。洗衣机工作三个月清洗一次。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发明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该产品具有清洗除垢效果好,特别是对带有顽固静电的多种细菌污垢清洗效果更好,速度快,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无毒无污染、无三废排放的环保产品的优点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纪功,未经霍纪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59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