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蔬菜残株微生物-蚯蚓分步接种转化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5708.0 | 申请日: | 200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5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尚庆茂;张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F9/04 | 分类号: | C05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008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蔬菜 微生物 蚯蚓 分步 接种 转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质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蔬菜残株微生物-蚯蚓分步接种转化法。
背景技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蔬菜(含瓜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1992.8万公顷和6.4亿吨,居世界首位。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蔬菜残株,平均约2000kg/667m2,全国总计超过5亿吨。
目前,蔬菜残株通常是被丢弃在地头、路边、排水沟中自然腐烂,或被焚烧,直接引发下列问题:(1)污染环境,蔬菜残株经腐烂分解,产生的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随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或者直接渗入地下,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源,另外,腐烂、焚烧也产生异味,影响环境美化;(2)传播蔬菜病虫害,蔬菜残株随意堆放、丢弃,残体携带的病原体在田块之间、作物之间交叉传播和感染;(3)资源浪费,蔬菜残株中含量大量有机质和矿物质,不合理处理使大量养分流失。
另一方面,我国菜田土壤由于有机质缺乏,导致土壤板结,养分不平衡,地力下降,因此,提出蔬菜残株的高效转化方法,促进养分的合理循环,对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实际问题,提供一种蔬菜残株微生物-蚯蚓分步接种转化法,可以快速地将蔬菜残株分解,转化成为无病原菌残存、性状优良的有机肥,为土壤改良和有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基础。
一种蔬菜残株微生物-蚯蚓分步接种转化法,采用如下步骤:
(1)蔬菜残株与一定量麦秸混合,使混合物料的C/N比达到25-30;
(2)在快速发酵阶段,加入堆肥接种剂;
(3)在后熟阶段,接种蚯蚓。
所述蔬菜残株与麦秸的重量份比例为100∶0.5-1.0,混合物料调节含水量至50%-60%。
所述蔬菜残株和麦秸分别粉碎至0.5-1.5cm长度。
所述堆肥接种剂为EM菌剂、酵素菌剂或VT菌剂。
所述堆肥接种剂用量为0.3%-0.8%(wt/wt),活菌数≥2×109cfu/g。
所述快速发酵阶段以混合物料中心点温度稳定低于35℃为止。
所述蚯蚓接种量为每立方米的物料接种200-300条。
上述转化方法得到的优质有机肥。
本发明分3个步骤:1)根据快速堆肥对物料C/N比的要求,选择C/N比较高的麦秸与C/N比较低的蔬菜残株按一定重量份比例混合,使混合物料C/N比达到30左右;2)在混合物料快速发酵阶段,加入堆肥接种剂(指用于堆肥,能够缩短有机物料发酵周期、提高堆肥产品质量的多种微生物菌株组成的制剂),通过土著微生物与外源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混合物料所含糖类、蛋自质、脂肪、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快速分解,并利用发酵产生的持续高温杀死病原菌和害虫;3)在后熟阶段,接种一定量蚯蚓,通过蚯蚓的消化系统,在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的作用下,将经快速发酵后的物料分解、转化为高品质的有机肥。
蔬菜残株是蔬菜产品器官采收结束后残留在菜田的地上茎叶、地下根系,它们富含水分、有机质和矿质元素,但C/N比较低;麦秸是小麦收获籽实后剩余的茎秆,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C/N比,但含水量较低。
适宜的C/N比、含水量、微生物菌群数量、温度等,是有机物料快速转化的基本要求。基于这一原理,将蔬菜残株与麦秸按重量份100∶0.5~1.0混合,可以有效调节物料C/N比至30左右,同时使含水量达到50%-60%;接种堆肥接种剂,如酵素菌、EM菌和VT菌等,增加有机物料发酵所需微生物菌群数量,同时也可以快速提升有机物料的温度。
发酵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当混合物料中心点温度达到60℃,翻堆一次,直至物料中心点温度稳定低于35℃,表示快速发酵阶段结束。
在后熟阶段,接种适量的蚯蚓能促进深度腐熟,提高转化产物的品质,蚯蚓接种量为200-300条/m3。
为了优化本发明方法形成产物的养分构成,可将本发明获得的有机肥,根据菜田的营养状况及蔬菜种类的生理需求,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肥料,如尿素、硝酸钙、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镁、钼酸铵等,再充分混匀,用于菜田施肥。但是,无机肥料的加入总重量不宜大于本发明所得有机肥重量的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57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