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装箱后框装配胎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75577.6 | 申请日: | 200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6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宝东;赵建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0;B23K37/0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红 |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市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装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生产领域,尤其设计用于生产集装箱后框的后框装配胎。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集装箱的后框10,通常为由上横梁11、下横梁12、左角柱13、右角柱14连接构成的框体,在该框体的四角分别设置有角件15。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后框装配胎上将上述的各后框部件组装成一体,以形成后框,通常在组装前,将角件15和左、右角柱预焊成一体。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后框装配胎包括用于放置后框各部件的底架110。其中,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分别放置在底架的两个彼此相对的端梁111和112上,而左角柱13和右角柱14分别放置在底架的两个侧梁113和114上。在底架110的预定位置上设有多个水平定位块120,用于分别将上、下横梁11、12和左、右角柱13、14限定到预定的水平位置。在底架110的端梁和侧梁上还分别设置有多个垂直定位块121,使得横梁11、12以及角柱13、14可分别放置在端梁和侧梁上的垂直定位块121上。在后框的各部件定位完成后,可以对它们进行焊接,以形成完整的后框。现有技术的后框装配胎还包括两个过辊装置130,分别设置在底架110的两侧。每个过辊装置130包括多个可转动的辊132。在每个过辊装置130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液压油缸(图中未示出),在后框加工完成后可利用油缸顶起过辊装置130,使得后框被过辊装置托起,以便将焊接完成的后框10输送到下一工位。由于仅仅采用定位块对上、下横梁11、12和左、右角柱13、14进行定位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定位,因此,无法保证上、下横梁11、12和左、右角柱13、14与定位块紧密贴合,也无法保证上、下横梁11、12和左、右角柱13、14相互紧密贴合,从而无法保证后框10尺寸的稳定性。同时,在焊接时,通常下横梁12在焊接后会向后框内部产生一定的焊接变形,这会影响后续的组装。而且现有技术中使用一个大油缸带动两侧的过 辊起升,损坏后修理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集装箱后框时无法保证后框尺寸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装配后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的后框尺寸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后框装配胎,所述后框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横梁、下横梁、左角柱、右角柱以及与左、右角柱预焊成一体的角件,所述后框装配胎包括:用于放置后框的各部件的底架,包括两个端梁和两个侧梁;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用于限定后框的上横梁、下横梁、左角柱和右角柱的垂直方向的位置的垂直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用于限定后框的上横梁、下横梁、左角柱和右角柱的水平方向的位置的水平定位块;所述后框装配胎还包括框内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中间部分,所述框内定位装置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底架的两个端梁和两个侧梁的四组推压装置,每组包括至少一个推压装置,各推压装置包括固定到底架的主体,和可朝向对应的底架端梁或侧梁从该主体中伸出的推杆;以及用于在焊接所述后框前使所述下横梁朝向框外产生一预定的变形量的下横梁反变形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架上与所述下横梁对应的位置上。从而可以保证角件与所述水平定位装置以及所述上、下横梁和角件相互贴紧,保证后框装配尺寸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框内定位装置的所述每组推压装置包括两个彼此平行设置的推压装置。
优选地,所述框内定位装置的所述推压装置为气缸。
优选地,所述后框装配胎还包括两个推送装置,分别对应于所述底架侧梁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一个端梁的两端,每个推送装置包括:固定到所述端梁上的主体,以及可沿对应的底架侧梁的长度方向向所述底架的另一端梁延伸的推杆。从而可以保证左、右角柱上的与下横梁的两端相配合的角件贴紧水平定位块,进一步保证后框的尺寸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推送装置为气缸。
优选地,所述下横梁反变形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架上与所述下横梁相对应的位置上,并包括可伸缩的驱动杆;推压杆,其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以及第三铰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三铰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推压杆的两端部,所述第二铰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三铰接部之间;以及,用于与所述下横梁的内侧中部抵接的可旋转压头,其中,所述可旋转压头铰接到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驱动装置铰接到所述第三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到所述底架上。从而,焊接后产生焊接变形与由下横梁反变形装置产生的预定变形量相互抵消,进一步保证了后框的尺寸稳定性,同时避免后续组装时产生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5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钉枪的出钉导动单元
- 下一篇:储罐横缝自动焊打底双面成形焊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