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电话漏话通知的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73826.8 | 申请日: | 200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2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宋树成;郭学鹏;沈雨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W4/16;H04W76/02;H04Q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36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电话 通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移动和固网通信、短信业务领域实现电话漏话通知的系统,具体地说,在不对现有通信网络结构进行大的改造前提下,当呼叫未接通时,如无应答、被叫忙、关机、无网络、网络拥塞或其它原因时,由短信方式告知与该被叫用户“绑定”的通讯终端,以提高通信网络的业务量和服务质量。
背景技术
由于电话漏话通知业务与呼叫转移业务具有一定的类比性,同时电话漏话通知业务的实现主要涉及七号信令系统(SS7),因此,有必要叙述一下呼叫转移业务和七号信令的概念。描述中用的手机是指移动手机或小灵通手机。
1)呼叫转移
在原被呼叫终端(称为被叫用户,包括座机和手机)未接通时,如无应答、被叫忙、关机、或无网络时,为了使呼叫仍能呼到被叫,以提高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和电话接通率,常采用的方法是呼叫转移,即由被叫用户设置申请在上述某一条件成立时,可以将呼叫转移到该被呼叫人可以接听的话机或手机或语音信箱。
但呼叫转移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局限、使用上的不便、或增加用户的使用费用:
当被叫忙时,由于该呼叫人正在接听另一来电,不适宜将该呼叫转移到另一被叫终端,这种情况用户可以申请呼叫等待业务,但又会增加业务使用费和主被叫方使用上的不便:主叫听回铃音,认为呼叫已接通,可能人未接听,被叫听等待音,可能会影响原电话的接听;
对某些特定的情况,可能无法转移到被呼叫人,如被转移到的电话终端无网络或关机,被叫人乘坐飞机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于呼叫固网电话时由于网络拥塞时,目前的实现也无法转移到被呼叫人;
上述性质的呼叫转移一般需要用户在被叫终端上设置申请,在使用上带来一定的不便;
目前在固网上实现呼叫转移的方法一般是呼叫先到达被叫交换机,电路也建立到被叫交换机,再由被叫交换机建立新呼叫将呼叫转移到被呼叫的用户,这种方法需要两段呼叫,在收费上包括功能使用费和每次呼叫的呼叫转移通话费,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费用;
上述呼叫转移业务的启用受原被叫终端所属网络运营商的控制,另一运营商无法介入。
2)七号信令和信令网
七号信令是固网电话、智能呼叫、移动通信、短信业务等电信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的呼叫控制技术,每次电话接续的建立,都需要七号信令的控制。
信令协议和信令消息是实现电话接续和通信业务控制的基础。通过记录分析呼叫接续的信令消息,就可以获知主叫与被叫用户号码、被呼叫用户的状态、呼叫接续的状态、或其它信息。
信令网是在电话交换节点之间或电话交换节点与网络的数据库之间传送各种消息信号的专用数据网。由信令点(SP)、信令链路和信令转接点(STP)可以组成多种形式的信令网。两个信令点之间的对应业务部分(如电话用户部分—TUP、ISDN用户部分—ISU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移动应用部分—MAP、智能网应用部分—INAP、或其它应用部分)存在通信联系,则称这两个信令点之间存在信令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电话漏话通知的系统,能独立于现有通信网络提供该新业务,同时对现有通信网交换设备和信令设备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处理能力,完成与主叫用户的呼叫由被叫人自由控制,克服了采用呼叫转移方式时的诸多缺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电话漏话通知的系统,由连接在七号信令网上的若干个电话交换节点、信令转接点、短消息业务中心和电话业务管理系统所组成,其中:该电话交换节点包括关口局、汇接局、移动交换中心、市话端局和长途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若干台信令消息检测处理装置和一本地用户管理服务器,其中:所述信令消息检测处理装置用于记录和分析呼叫信令消息,判断呼叫接续逻辑,执行呼叫未接通操作;所述本地用户管理服务器通过数据接口与各信令消息检测处理装置相连,用于集中登记和管理用户号码与业务属性,本地用户管理服务器对信令消息检测处理装置的板上数据库实施用户数据的同步修改,完成信令消息检测处理装置的板上数据库的装载或核对请求;各信令消息检测处理装置分别接入在七号信令网需进行检测分析的信令链路上,且各接入点按需分别可选择在:关口局与电话交换节点相关联的信令关系的链路上;移动交换中心与电话交换节点相关联的信令关系的链路上;汇接局与电话交换节点相关联的信令关系的链路上;市话端局与电话交换节点相关联的信令关系的链路上;长途交换机与电话交换节点相关联的信令关系的链路上;部分或全部与信令转接点相连接的链路上;由信令转接点、关口局、移动交换中心、汇接局、市话端局、长途交换机所提供的集中信令链路数据输出接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粱江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粱江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38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