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档操纵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73254.3 | 申请日: | 2007-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汤海川;黄敏江;郝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20/00 | 分类号: | B60K20/00;F16H5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换档 操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工程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换档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换档操纵机构主要领域是在机械式方面的。这类机构主要有杆系传动和绳索传动两种形式。杆系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广泛用于各型汽车上,但机械效率低,质量大,车架和驾驶室的变形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如远距离操纵)杆系布置比较困难;而绳索传动可消除上述缺点,但寿命较短,机械效率不高。本发明结合上述两种传动机构的优点,利用拉索进行传动,经过巧妙的整车的结构布置,使得该操纵机构在机械传动效率上大大提高了。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名称:一种换档操纵机构,专利号:ZL200620111273.4。具体描述为:具有转轴(1)、回转臂(2)、限位座(3)及限位柱(4),回转臂(2)的一端设有脚踏板(2a),另一端设有轴套(2b),限位座(3)固套在转轴(1)上,回转臂(2)的轴套(2b)端活套在转轴(1)上,限位座(3)与该轴套(2b)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弧形凹槽或扇环缺口(3a),限位柱(4)一端固定在轴套(2b)上并位于限位座(3)与波形弹簧片(5)之间,另一端限位于弧形凹槽或扇环缺口(3a)中。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紧凑、简单、合理,不影响主机整体外观,使用中不会发出碰撞噪声。该专利仍然是传统的远距离操纵机构,选换档中间都要经过机构繁多,造成换档困难,影响换档品质,最终影响到换档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换档操纵机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并大大提高了变速器的换档效率,使变速箱的操纵轻便,减轻驾驶人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包括:选档拉索、换档拉索、选换档拉索支架、选档摇臂、换档摇臂、变速后盖的前端、选档拉索轴孔、选档联接销、选档轴、选档扭簧、换档拉索轴孔、换档联接销、换档轴、选档拉线牵接头、换档拉线牵接头,变速器内部的换档机构。连接关系为:选档拉索穿过选换档拉索支架上的选档拉索孔,由选档联接销与选档摇臂销联连。选档拉索通过选档拉线牵接头稳定在选档拉索孔的位置。而选档摇臂又通过选档轴与选档扭簧、变速器内部的选档机构销联,并通过作用于选档扭簧上不同的力带动变速器内部的选档机构完成选档。选换档拉索支架固定在变速后盖的前端。换档拉索穿过选换档拉索支架上的换档拉索孔,由换档联接销与换档摇臂销联连。换档拉索由换档拉线牵接头稳定在换档拉索孔的位置。而换档摇臂又通过换档轴与变速器内部的换档机构相连,并通过作用于换档轴上的力带动变速器内部的换档机构,完成换档。
所述选换档拉索支架是一体成型的,由三个面组成,类似h型,一边是带选档拉索轴孔和换档拉索轴孔的向上90°的平面,选换档拉索轴孔分别位于此平面的两边,换档拉索轴孔与水平保持一致,选档拉索轴孔与水平成12.5°。另一边是带两个螺栓孔的向下90°的平面,两个螺栓孔分别位于此平面的两边,用于固定换档拉索支架。
所述选档摇臂也是一体成型的,形状类似U型,U型的一端是向上的选档联接销,用于与选档拉索销联连,另一端是向下的选档轴,用于通过选档扭簧与变速器内部的选档机构销联。
所述换档摇臂同样是一体成型的,是一个有四折的条状物,一端是向右的换档联接销,用于与换档拉索相连,另一端的圆形的配重块,用于稳定换档摇臂,并增加换档的手感。在第二折处有向右的换档轴,用于与变速器内部的换档机构销联。
本发明将原来纷繁复杂的机构改进简单,相应的部件数量也减少。改进的操纵机构在整车布局上明显结构紧凑,各连接件的间隙也了减少很多。经过整车的装配跑路试验,整套机构的布置受车架变形小,汽车的震动对其影响也小。由于机构数量减少,一套机构的制造成本费用明显减少了。
附图说明
图1换档操纵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选换档拉索支架示意图
图3选档摇臂示意图
图4换档摇臂示意图
图5选档受力示意图
图6换档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32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镀液爆溅方法
- 下一篇:耳机麦克风用金属软管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