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习惯性流产遗传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72844.4 | 申请日: | 2007-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0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冯哲民;邹祖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00 | 分类号: | G01N21/00;C12Q1/6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43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习惯性流产 遗传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个体习惯性流产遗传易感性的试剂盒,通过同时检测与习惯性流产密切相关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CTLA4)、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白细胞介素-6基因(IL-6)、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来评估个体习惯性流产遗传易感性。
背景技术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Abortion)。孕12周前终止者成为早期流产,孕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成为晚期流产。其中,自然因素导致的流产称为自然流产(Spontaneousabortion,miscarrage)。自然流产率占全部妊娠的10%~15%,其中,80%为早期流产。
习惯性流产指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自然流产。其发生率约占妊娠总数的1%,占自然流产数的15%。习惯性流产的病因极为复杂,染色体异常、解剖因素、内分泌异常、免疫因素、血型不合、感染甚至精神因素等均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其中,常见原因有胚胎染色体异常、免疫因素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子宫畸形或发育不良、宫颈粘连、宫颈内口松弛等。
习惯性流产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从根本上讲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基因在环境诱导下的异常表达所致。因此,从遗传角度寻找和确定与习惯性流产相关的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就可以从根本上阐明其发病机制,不仅能够为诊疗方案的确定提供辅助支持,还能对易感人群进行提示,使其进行有效预防,降低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目前,涉及习惯性流产的一些基因,已经被很好的进行研究。其作用机制、生化功能、信号通路、调控、转录等等方面都有明确可靠的研究结果;研究手段、方法、仪器设备和试剂等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目前,经证实并且机理研究清楚的与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的基因有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CTLA4)、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白细胞介素-6基因(IL-6)、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
CTLA4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2q33,编码特异性受体,并表达于T淋巴细胞表面,是一种T细胞活化的抑制性调节因子。CTLA4基因对调节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s231775(A49G)是位于CLTA4基因第1外显子上的一个A/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此多态性导致CTLA4mRNA表达显著下降,使得CTLA4分子对免疫信号的下调作用降低,从而使免疫信号的调节失去控制。研究发现,携带AA基因型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同AG和GG基因型的患者比较,能产生高水平的IgE抗体,AA基因型被认为主要介导了TH2为主的免疫反应。由此可以推测,习惯性流产患者中高频率分布的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与TH2免疫反应降低有关,由此打破了母-胎界面TH1/TH2的免疫平衡,从而引起对宫内胎儿有害的免疫反应,是遗传风险基因型。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TNF-α作为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也参与正常妊娠过程中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节,妊娠期适量的TNF-α能促进妇女能量代谢及胚胎发育,提高孕激素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并且能刺激细胞滋养层生成尿激酶型血浆素原激活剂(uPA),有利于蜕膜细胞外基质降解及胎盘植入,对妊娠维持有重要作用。经研究发现,正常早孕妇女血清中TNF-α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而反复流产组血清中的TNF-α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其中难免流产组明显高于先兆流产组。因此认为,在妊娠期TNF-α分泌受到抑制,而TNF-α的高水平表达与反复流产相关,可作为预测流产的指标。rs1800629和rs1799724均为位于TNF-α基因启动区G/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A等位基因会增加TNF-α的转录和分泌,而TNF-α水平的升高将增加习惯性流产的风险,因此这两个位点的A等位基因为风险基因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28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基本资料配置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玻璃钢太阳能热水器内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