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卡读写设备与智能卡之间的通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2842.5 | 申请日: | 200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1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新;李蔚;宋莉莉;陆俊;张纲;姜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43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卡 读写 设备 之间 通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卡的通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符合ISO7816 T=0、ISO7816 T=1物理接口或标准的通用异步通讯(UART)接口的智能卡读写设备与智能卡之间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卡分为接触式智能卡和非接触式智能卡两种,其中接触式卡的读写采用的是ISO/IEC 7816 T=0/T=1通讯协议(T=0是异步半双工字符传输协议,T=1是异步半双工块传输协议),而非接触式卡采用的是ISO/IEC 14443T=CL通讯协议(T=CL半双工分组传输协议)。而现有的接触式智能卡和非接触式智能卡这些读写协议只有在应用层上可以兼容,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传输层上都互不兼容;因此,确定的一种接触式或非接触式的物理接口只能使用其对应的接口协议进行读写操作。
即使有一种转换设备,它同时具有非接触式与接触式物理接口功能,但是由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口之间的通信协议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传输层上无法兼容,因此,无法在数据链路层或者传输层上实现不同类型接口的读写设备和智能卡之间的通讯转换,只能在应用层上进行解释和转换,导致读写设备和应用密切,严重影响转换设备使用效率及应用范围。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智能卡读写设备与智能卡之间的通信方法,通过转换设备将采用现有标准的非接触式读写设备快速地完成读写接触式智能卡,弥补现有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卡读写设备与接触式智能卡之间的通信方法,将采用现有标准的非接触式的读写设备通过转换设备快速地完成读写接触式卡。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卡读写设备与智能卡之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的步骤:
(1)在字符传输协议的链路层上设定连续字符之间的最大延迟;
(2)在块传输协议中使用上述字符传输协议中的字符帧格式,使块传输协议平滑地映射到字符传输协议中。
所述步骤(1)中包括如下的步骤:
i、在字符传输协议中定义字符帧格式;
ii、激活字符传输协议,选择应答请求;
iii、进行选择应答;
iv、字符传输协议和参数选择请求;
v、字符传输协议和参数选择响应。
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一差错检测和恢复步骤,它包括:
i、对于字符传输协议的选择应答请求和选择应答的处理;
ii、字符传输协议和参数选择请求和选择响应的处理;
iii、字符传输协议激活时,选择应答请求中最低有效半字节CID的处理。
本发明的智能卡读写设备与智能卡之间的通信方法具有如下的特点:
1、针对接触式卡两种不同的接口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符合ISO7816 T=0的物理接口,另一种是符合ISO7816 T=1物理接口或标准的通用异步通讯(UART)接口。
2、本发明在字符级上保持与现有的接口兼容,以保证现有的智能卡芯片在物理结构上无须改变。
3、本发明通过在链路层上规定字符之间的最大延时间隔来区别不同的通讯帧,使非接触式的块传输协议能平滑地映射到面向字节的传输协议上,并且规定有相关的校验和有效标识来保证通讯的可靠性。
4、本发明还通过相关的传输控制协议来实现对相关的通讯参数的设置及通讯数据重发等。
本发明的智能卡读写设备与智能卡之间的通信方法,采用现有标准的非接触式的读写设备由转换设备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完成读写接触式智能卡的功能,且无须增强或改变非接触式的读写设备和接触式卡片已有的物理特性,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卡读写设备与智能卡之间的通信方法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选择应答请求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RATS参数1字节的编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RATS参数2字节的编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选择应答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中格式字节的编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接口字节TA(1)的编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接口字节TB(1)的编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接口字节TC(1)的编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协议和参数选择请求的结构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PPSS的编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PPS0的编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PPS1的编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28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遥控器控制的MTV合成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参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