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其制备方法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72743.7 | 申请日: | 2007-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0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靳向煜;陈涵;高海根;徐熊耀;唐守星;吴海波;殷保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绍兴县庄洁无纺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3/10 | 分类号: | D04H3/10;B32B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状 弹性体 复合 织造 材料 制备 方法 设备 | ||
1.一种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是由两层或多层纤维网(1)与至少一层基本相互平行的线状弹性体材料(2)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1-56g/m2,是由天然纤维、粘胶纤维的人造纤维或功能性纤维组成,其中纤维长度为18.0-100.0mm,单纤维的拉伸强力1.0-8.0cN/dtex,拉伸断裂伸长率5.6%-6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纤维是棉或麻纤维;人造纤维是粘胶纤维,合成纤维是聚酯、聚酰胺或聚丙烯纤维;功能性纤维是海岛型、桔瓣形的超细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状弹性体材料为氨纶长丝、氨纶长丝包芯纱或橡皮筋,其拉伸弹性大于200%,拉伸强度大于0.5cN/dtex,在定伸长100%时,弹性回复率98~100%,在定伸长300%时,弹性回复率95~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状弹性体数量根据材料性能要求进行调节,主要取决于退绕辊上线状弹性体分布的密度,密度越大,加入材料中的根数越多。
6.一种制备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两路开松梳理系统,即包括两套开松、混合、梳理设备,在第一台梳理机(4)的输出端与第二台梳理机(7)喂入端之间的线状弹性材料退绕装置(5),以及水刺设备(8)、烘干装置、卷绕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退绕装置包括导丝钩(13)、导丝板(6)部件将线状体均匀分布,分布密度由导丝板上的导丝孔(12)或导丝钩(13)的密度大小决定,其中线状弹性体材料卷装的卷芯由塑料、硬纸卷的硬质材料制成,线状弹性体材料卷装宽度与梳理机幅宽保持一致或略小于梳理机幅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钩、导丝板中导丝孔或导丝钩间隔保持在0.1-5c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状弹性体材料退绕装置也可由在两台梳理机之间的弹性体形成设备代替。
10.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a)在开松、混合设备上将成包纤维加工成为蓬松、混合均匀的纤维或纤维集合体;
(b)将开松混合过的纤维通过两路输送系统分别输送到两台梳理机(4)和(7)中,使纤维单纤化,从而形成具有一定面密度、分布均匀的纤维网(1);
(c)线状弹性体(2)通过高精度的退绕装置(5),沿纤维网输出方向基本平行的铺放在第一台梳理机(4)制备的纤网上;
(d)纤维网(1)和线状弹性体(2)的复合体与第二台梳理机(7)输出的纤网通过底帘(10)叠合,形成两层纤维网将含有一定张力的线状弹性体夹在中间形成的三明治结构;
(e)三层复合体送入水刺设备(8)加固后,烘干、卷绕,最终形成卷装的线状弹性体水刺复合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装的线状弹性体退绕线速度低于水刺设备的线速度,速度差为1-35m/min,并且要保持此速度差恒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含线状弹性体的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的卷绕设备的线速度低于或等于烘干设备的线速度,烘干设备线速度低于或等于水刺设备的运行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绍兴县庄洁无纺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大学;绍兴县庄洁无纺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274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