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腈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71931.8 | 申请日: | 2007-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季春晓;严国良;黄胜德;杨雪红;魏达;赵正然;金颖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20/44 | 分类号: | C08F220/44;C08F2/04;C08F4/04;C08F218/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 原 |
| 地址: | 2005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腈 共聚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腈纶的丙烯腈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以丙烯腈为第一单体、醋酸乙烯酯为第二单体,以硫氰酸钠水溶液为溶剂通过溶液聚合制备用于制造腈纶的丙烯腈共聚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腈纶具有羊毛的特性,蓬松性和保暖性好,手感柔软、防霉、防蛀,并有优越的耐光性和耐辐射性。虽然近年有不少新的化纤品种问世,但腈纶因具有难以替代的性能,目前仍是产量比重很大的合成纤维。
腈纶又称聚丙烯腈纤维,而制造腈纶的原料本质上是以丙烯腈为主的共聚物,聚合单体还应包括柔性改性的第二单体以及染色改性的第三单体,丙烯腈的含量至少为80wt%,一般为85~94wt%,第二单体的含量一般为5~15wt%。传统的第二单体是丙烯酸甲酯,除了具有良好的柔性改性作用外,还因为它与丙烯腈有着非常接近的竞聚率。近年来,人们逐渐采用醋酸乙烯酯来取代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也具有良好的柔性,而价格却比丙烯酸甲酯来得低,唯一的缺点是醋酸乙烯酯在上述共聚体系中表现出较低的竞聚率。工业上,用于制造腈纶的丙烯腈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聚合和水相沉淀聚合,醋酸乙烯酯竞聚率偏低的缺陷在溶液聚合工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文章《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体系竞聚率的研究》(《合成纤维工业》,1999.8,22卷第4期)所介绍的,以丙烯腈、醋酸乙烯酯作为聚合单体,反应温度65℃,本体聚合用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时,丙烯腈竞聚率是2.850,醋酸乙烯酯竞聚率是0.111;水相聚合采用偏重亚硫酸钠及氯酸钠为引发剂,丙烯腈竞聚率是3.580,醋酸乙烯酯竞聚率是0.388。因此现有技术中,醋酸乙烯酯作为第二单体的工业化应用多局限于水相沉淀聚合工艺,以偶氮类化合物为引发剂的溶液聚合工艺则因受制于竞聚率较低而柔性改性第二单体极少采用醋酸乙烯酯。然而,以硫氰酸钠水溶液为溶剂的一步法工艺在目前腈纶制造业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聚合工序一般即采用以偶氮类化合物为引发剂的溶液聚合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腈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硫氰酸钠水溶液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采用醋酸乙烯酯作为柔性改性的第二单体,它要解决的技术问 题是减少醋酸乙烯酯与丙烯腈在共聚体系中竞聚率的差距。
以下是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丙烯腈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硫氰酸钠水溶液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聚合单体包括丙烯腈、柔性改性的第二单体醋酸乙烯酯和染色改性的第三单体。第三单体取自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或苯乙烯磺酸钠。以所有聚合单体总量为基准,第二单体的投料量为5~15wt%、第三单体的投料量为0.3~4.0wt%,反应体系中聚合单体总量为15~30wt%。反应温度为77~82℃,反应时间为1~2小时。其特征在于: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庚腈和助引发剂,助引发剂为过硫酸钠与氯化锡的混合物,偶氮二异庚腈与助引发剂的重量比为100∶1~12,引发剂的用量以聚合单体总量为基准,为0.19~0.36wt%。
上述反应体系中,聚合单体总量最好控制为17~26wt%;所述的引发剂中,偶氮二异庚腈与助引发剂的重量比最好为100∶6~10;引发剂的用量以聚合单体总量为基准,最好为0.21~0.26wt%;第三单体最好为丙烯磺酸钠或甲基丙烯磺酸钠;作为反应溶剂的硫氰酸钠水溶液,其浓度最好为48~53wt%。
本发明的实质是对引发剂进行了改进,即采用了复合的引发剂体系,其中偶氮二异庚腈为主引发剂,助引发剂为过硫酸钠与氯化锡的混合物。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当偶氮二异庚腈与这些化合物配伍作为引发剂后,在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对于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共聚体系,丙烯腈的竞聚率将适度地降低,而醋酸乙烯酯的竞聚率却明显提高。这使得丙烯腈与醋酸乙烯酯的竞聚率差距显著缩小,从而使两者能构成更为理想的共聚体系。
对于用于制造腈纶的共聚物一般还包含染色改性的第三单体,本发明采用的上述复合引发剂体系,也将适度提高第三单体相对与丙烯腈的竞聚率,这可以通过调整投料比来控制共聚物中第三单体的含量。一般说来,由于第三单体在共聚物中的含量相对较小,这种工艺的调整也是微量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明显地缩小了共聚体系中丙烯腈与醋酸乙烯酯的竞聚率差,以致在硫氰酸钠一步法制造腈纶的工艺中,醋酸乙烯酯作为柔性改性共聚单体也能得到工业化的应用,从而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9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FG桩环向切割机
- 下一篇:高仿真度的重组装饰材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