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牲畜产品跟踪控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71897.4 | 申请日: | 2007-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3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盛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G06K19/06;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张江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牲畜 产品 跟踪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牲畜产品跟踪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牲畜产品跟踪系统中,对产品及其属性以及参与方的信息进行有效标识是基础,对相关信息的获取、传输以及管理是成功开展牲畜产品跟踪的关键。实施产品跟踪与追溯,要求系统具有“可靠、快速、精确、一致”的特点,有效地建立起牲畜产品安全机制。
目前,个别企业采用条形码技术实现对牲畜产品的跟踪,然而条形码标签是印刷制成的,一旦印刷上去就不能更改,只能记录初始数据,不可重复记录;同时数据容量少,不能记录太多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因为内容全都记录在标签表面,标签制造技术含量低,易于伪造,安全性能低。只能在可视距离下读取,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因此读取性能较低。而且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印刷上去的条码因外部环境因素,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差,其使用寿命很短。
基于种种原因,目前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牲畜产品质量影响因素与不安全原因追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记录准确、安全、可靠的牲畜产品跟踪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牲畜产品跟踪控制方法,包括如下过程:将牲畜的DNA信息与RFID标签的编号一一对应,利用RFID标签读写设备将生产环节信息写入所述RFID标签中,将标签中的上述各项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
还包括在牲畜分割体上可使用RFID单频标签或二维码标识,所述RFID单频标签或二维码标识中也记录有DNA信息,以相应的读写设备读取并记录后上传到所述数据库中。
所述RFID标签可封装在电子耳标中。
所述DNA信息可为DNA的碱基序列。
所述标签中的信息可将多次记录的信息一并上传到数据库中。
所述标签中的信息可在每次写入标签中时,将相应信息上传数据库中。
所述DNA信息可记录在所述RFID标签中。
本发明利用RFID标签对猪从屠宰场到养殖场这一系列环节的过程追溯,而DNA信息能对任何猪产品追溯到其本体。利用两者的唯一性,研究之间的桥梁关系,开发出RFID与DNA生物标识的双因子追溯,这样可以通过确切的本体追溯到出问题的环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的实现过程如下,首先采集并记录牲畜的DNA信息,并与RFID标签的编号一一对应,记录在所述RFID标签中,在牲畜的养殖、屠宰、分割、加工等过程中,利用RFID标签的读写性,将养殖、屠宰、分割、加工等各环节信息存储在所述标签中,例如牲畜的防疫情况、饲料的喂养情况、养殖场识别代码、屠宰场识别代码等等,最后将标签中的上述各项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进行存储,供日后根据DNA信息对牲畜肉品质量因素进行追溯。所述RFID标签封装为电子耳标,佩戴在牲畜的耳朵上,跟踪记录牲畜的整个生长和生产加工过程。
以猪肉食品生产过程为例,本发明采用基于RFID射频技术与DNA基因技术的结合,解决加工猪肉食品和猪肉质量不安全因素的追溯问题,在仔猪出生时,就给仔猪配带内设RFID标签的电子耳标,耳标中记录的是该头猪的关键信息,如母本电子耳标号,检疫防疫信息等,并对仔猪的详细信息建档,同时对仔猪的DNA信息建档,即建立一个DNA数据库。由于DNA的碱基序列具有唯一性,而RFID标签的硬件ID(即编号)也具有唯一性,这样就可以将所有猪的DNA碱基序列与RFID标签编号一一对应,形成DNA-RFID映射表。在发生肉食产品食用事故的时候,将事故食品取样分析DNA序列,将猪的DNA信息、微生物DNA信号和无机物(化残)分别筛选出来,把猪肉的DNA与DNA数据库中信息进行比对,得到具体的生猪个体信息,再根据检测到的微生物种类与化学残留物种类,结合比对得到的生猪个体追溯信息,获知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环节,也就找到了责任的源头。由于在肉食产品本身如香肠上粘贴标识极易被替换,而通过取样分析DNA序列,能够准确识别牲畜个体,以便正确追溯生产加工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盛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盛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8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除垢装置的陶瓷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氧气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