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液伺服阀的温度补偿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71637.7 | 申请日: | 200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8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曹勇;陈奕泽;桂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玛液压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23/00 | 分类号: | G05D2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 地址: | 201101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温度 补偿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液伺服阀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液伺服阀的温度补偿电路。
背景技术
电液伺服阀在国际专业领域的发展经历了50多年的时间,应用的场合也越来越广泛。近20年来,由于电子行业水平突飞猛进,控制理论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工业产品,带电反馈的液电伺服阀发展很快。然而在国内电反馈伺服阀的研究和制造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我公司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集体努力下,已经自主开发出好几个品种的电反馈伺服阀。位移传感器与阀芯的连接部分容易受到热膨胀的影响,产生漂移。使得伺服阀在具体应用当中,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零位漂移。
电反馈伺服阀带有位置控制器LVDT(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各部件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当伺服阀的工作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位移传感器的电气零位与液压零位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设计了一种温度补偿电路来校正由于材料热膨胀等多方面因素而造成的漂移。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测温电阻器和热敏电阻等,这些温度传感器均有各自的优点,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热电偶适用温度范围宽,但灵敏度小、线性差;热敏电阻灵敏度高、热响应快、体积小,缺点是非线性;测温电阻器如铂电阻虽有精度高、线性好的长处,但灵敏度低且价格昂贵外围电路复杂;在实际应用当中,如果用普通二极管来做温度传感器,存在安装不便,受热面积较小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液伺服阀的温度补偿电路,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零位漂移的缺陷。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液伺服阀的温度补偿电路,由外围补偿电路和温度传感检测器件两部分组成,所述的温度传感检测器件为去处集电极的三极管,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和外围补偿电路相连,发射极接地。
所述的三极管的封装带有圆形安装孔。
所述的三极管为TO225的三极管。
我们通过计算受热材料的mm/℃对位移传感器产生的偏差值,换算出所需补偿量,以此来选择晶体管的型号。
有益效果
而本发明所采用的温度传感检测器件,由封装为TO225三极管去除集电极获得,该型号三极管的PN结作为温度传感器则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好的特点,且保留了原三极管的封装带有圆形安装孔,具有表面接触良好热响应快,体积轻巧安装方便可靠的特点,此外该方法外围电路简单可靠,仅需在原控制电路上增加三个器件(含传感器)即可实现,所搭配的外围电路使其较好地吻合电反馈伺服阀温度零漂所需要的补偿量,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电液伺服阀温度零位漂移的补偿问题。具有成本低廉,所用器件少,传感器体积小巧,灵敏度高、线性好、热响应快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电液伺服阀的温度补偿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用于电液伺服阀的温度补偿电路,利用三极管Vbe电压随温度而线性变化的特点,提供了一个在位移反馈端电路上的偏置电压,随着温度升高,偏置电压逐渐减小,从而补偿了位移传感器的温度零漂。
Vref为电路中的参考电压,始终保持不变,R1即为温度传感器输入电阻,当温度开始变化时,电压Vbe随温度升高而线性减小,经过一个反相放大器A3后电路得到所需要的电压补偿值。
温度传感检测器件,由封装为三极管去除集电极获得,该型号三极管的PN结作为温度传感器则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好的特点,且保留了原三极管的封装带有圆形安装孔,外围电路简单可靠,电路电阻均为温漂系数50ppm/℃以下,1%精度,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电液伺服阀温度零位漂移的补偿问题;在常温时Vbe为530mV,温度补偿系数为-2.1m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玛液压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玛液压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6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