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防追尾的雷达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1301.0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杜德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5/93 | 分类号: | G01S15/93;G01S15/08;G08G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24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追尾 雷达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防追尾的雷达,特别涉及车辆防追尾的雷达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在市内行驶中,由于道路拥挤,常常发生追尾事故。市区车辆通常运行在60公里以下,这样对于采用超声波测距电路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检测方式,系统采用单片机和超声波测距技术,对后面的车辆距离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在出现危险情况是进行提示,同时把刹车尾灯点亮警示后面驾驶员减速,起到防追尾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的安全可靠的车辆防追尾的雷达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车辆防追尾的雷达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程序正常运行;
(b)车辆防追尾的雷达系统测距;
(c)检测是否为有效距离,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返回步骤(b),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进行步骤(d);
(d)检测距离是否小于额定距离,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跳至步骤(f),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进行步骤(e);
(e)检测加速度是否小于额定加速度,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b),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f);
(f)报警。
所述的车辆防追尾的雷达系统,包括脉冲电路、超声波发射电路、超声波发射器、控制单片机、尾灯控制电路、信号识别电路、尾灯、接收放大电路、超声波接收器,所述的脉冲电路与超声波发射电路连接,该超声波发射电路与超声波发射器连接;所述的超声波接收器与接收放大电路连接,该接收放大电路与信号识别电路连接,该信号识别电路与控制单片机连接;所述的尾灯通过尾灯控制电路与控制单片机连接。
所述的额定速度为3m/s。
所述的额定加速度为-1m/s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设备采用超声波技术具有对雨天、雾天、黑天都具有良好的工作特性,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2)系统造价低,系统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辆防追尾的雷达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车辆防追尾的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车辆防追尾的雷达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程序正常运行;
(b)测距;
(c)检测是否为有效距离,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返回步骤(b),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进行步骤(d);
(d)检测距离是否小于3m/s,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跳至步骤(f),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进行步骤(e);
(e)检测加速度是否小于-1m/s2,若检测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b),若检测结果为是,则进行步骤(f);
(f)报警。
如图2所示,车辆防追尾的雷达系统,包括脉冲电路1、超声波发射电路2、超声波发射器3、控制单片机4、尾灯控制电路5、信号识别电路6、尾灯7、接收放大电路8、超声波接收器9,脉冲电路1输出信号给超声波发射电路2,然后再传给超声波发射器3;超声波接收器9连接到接收放大电路8上,接收放大电路8把信号送到信号识别电路6,然后再连接到控制单片机4;尾灯7通过尾灯控制电路5与控制单片机4连接。
系统由脉冲信号发生器发出40KHZ的信号,然后,经过单片机控制驱动发射电路,发射出一个脉冲,当脉冲遇到后面的车辆反射回波,被接受电路接收时,信号通过脉冲识别电路,检测到是本车发射的脉冲,则单片机计算车间距离,同时,经过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在发射第2个脉冲驱动发射电路……,同样接收到信号后,计算此刻的与后面车辆间的距离,计算方法:
超声波测距原理:
车辆运行中,由超声波发射返回的时间差,算出车辆距离S:
S=V超声波*Δt/2
假设,两次测距时间间隔是T,则:加速度:
a=(S2-S1)/T
因此,可以根据数据情况,在以下情况提出报警信息:
车的距离小于3米,本车尾灯点两;提示后车刹车;
当车辆检测距离大于3米,计算车间距离的加速度,当加速度小于1米/秒2车辆尾灯点亮提示刹车。
实时以数码方式提示本车驾驶员,后面车辆的加速度和距离。危险是发出报警叫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