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水处理的光催化曝气滤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1262.4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庞维海;高乃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处理 光催化 滤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光催化曝气滤池。
背景技术
利用TiO2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作为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导氧化剂的光催化氧化工艺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该工艺技术的优点是:(1)降解范围广,几乎能降解任何有机物,尤其是采用生物降解难以处理的氯代有机物、多环芳烃等;(2)处理效率高,一般只需要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即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3)反应条件温和,在紫外光照射或可见光下即可发生光催化氧化反应;(4)无二次污染,有机物彻底被氧化降解为CO2和H2O等无害物质;(5)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的污水都可以采用。
目前用于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氧化处理污染物的装置一般有以下几种:
(1)悬浮式光反应器
这类反应器通常是将光催化剂粉末加到所要处理的溶液中。它的优点是在反应中,污染物容易和光催化剂接触,不存在质量传输的限制,但不足之处是处理效率不高。当提高催化剂的浓度时会造成悬浮液浑浊,影响光的穿透,降低光效率,而且催化剂与液体分离困难,处理成本昂贵。
(2)镀膜催化剂反应器
这类反应器的催化剂主要是以膜的形式存在,如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涂抹在反应器的内外壁、灯管壁、不锈钢片、发泡镍、玻璃或玻璃布、光导纤维材料等上面,催化剂膜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将吸附在膜表面的污染物降解、矿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对催化剂进行分离,但是反应容易受到传质的限制,反应效率较低。
(3)填充床式光催化反应器
这类反应器通常是反应器内填充二氧化钛颗粒或者表面涂有二氧化钛膜的硅胶、二氧化铝、石英砂和实心玻璃珠等。这些载体通常是具有二维表面的,结构紧密且具有多孔的颗粒。颗粒直径在100μm左右的半透明比较适合,由于它有效地让光通过并且有较高比表面积,适用于用在具有较高传质能力的反应系统中。这类反应器和传统悬浆式反应器相比,不需要分离催化剂,和环形膜状反应器相比,反应可不受传质的限制,但不足是颗粒之间的碰撞可能会造成膜的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光催化曝气滤池。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水处理的光催化曝气滤池,该滤池呈矩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由配水区、光催化反应区4、过滤区和集水区8组成,其中:
配水区由条形的配水槽3组成,配水槽3两侧开有配水孔;配水槽3一端连接配水渠2,配水渠2下端设有进水管1,配水渠2底部设有排污管13;
光催化反应区4内充满中空玻璃微珠15,其内垂直布置有紫外灯11,紫外灯11位于紫外灯套12内,底部设有曝气管10;
过滤区由石英砂过滤层5和鹅卵石承托层6组成,石英砂过滤层5位于承托层6上方,承托层6下部设有滤头7;
集水区8一侧设有出水管9。
本发明中,所述中空玻璃微珠15的直径为100~200μm,其外包镀有二氧化钛层。
本发明中,所述承托层6可以采用鹅卵石。
本发明中,曝气管10采用穿孔曝气管,曝气管10下部开有曝气孔。
本发明中,紫外灯套管12为中部空心的双层结构,套管内壁17与套管外壁之间的空心部位为冷却室16,通冷却循环水。
本发明中,反冲洗时,出水管9即为反洗水管,排污管13即为反洗排水管。
本发明中,所述配水渠2的底部为倾斜面,可以使反洗沉泥滑向排水管口。
本发明中,曝气所用的气体既可以为空气,还可以采用臭氧来加强处理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既克服了悬浮式光催化反应器催化剂与液体难分离的问题,同时与镀膜催化剂反应器相比,又提高了传质效率,并且还避免了填充床式光催化反应器内颗粒之间的碰撞引起的光催化膜的脱落。本装置既具有悬浮式光催化反应装置所具有的高传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又可以通过石英砂滤层,使负载二氧化钛的空心玻璃珠停留在反应区内而不流失,实现了光催化剂的重复利用。反应区内既可以用空气曝气作为搅拌动力,又可以用臭氧搅拌来氧提高反应效率。对于色度较高的难降解废水,在其中加入1~5mg/L的双氧水,本装置能在2~3小时内去除95%以上的色度。负载二氧化钛的空心玻璃珠比重小于水,因此在反洗时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泥、水、载体三相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装置的B-B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2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NOx煤粉燃烧器
- 下一篇:遮阳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