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板的扣合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9500.8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7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何家龙;涂智媛;陈川上;张渊德;赵艺芳;简亦倩;吴宗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08 | 分类号: | H05K7/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扣合组件,特别是一种适于扣合一电路板的扣合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用品。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将电路板固定于机壳的组装方式,是借助螺栓21穿过电路板10的穿孔11,再让螺栓21与设置于机壳30上的铜柱31螺锁。其中,内壁具有螺纹的铜柱31可焊接于机壳30表面,或将机壳30打凸再攻牙形成铜柱31而与机壳30一体成型。
然而,使用者于组装时需自备工具(图中未示)才能够将螺栓21螺锁于铜柱31。且电路板10于出货包装时,需额外附带装有数颗螺栓21的零件包,以利于使用者自行利用螺栓21将电路板10固定于机壳30上。然而,自备螺锁工具或遗失螺栓21时,均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此外,在计算机设备升级、更换机壳30或更换电路板10的过程中,使用者均需要拆卸电路板10上的螺栓21后,再进行组装。此时,使用者亦需利用工具才能将螺栓21一一自电路板10上拆卸下来,进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电路板的扣合组件,于电子产品出货时就装设于电路板上,避免扣合组件遗失,简化电路板安装于机壳的步骤,扣合后不易松脱掉落,并能够配合机壳锁孔的位置拆卸再安装,同时无需工具配合即能够将电路板安装于机壳。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板的扣合组件,电路板具有一穿孔,扣合组件包含一螺栓、一套件以及一弹性件。套件设置于电路板的穿孔,套件具有一孔洞,设置于电路板的穿孔。其中,螺栓穿设弹性件,并穿过套件固定于电路板的穿孔中。
依据本发明的电路板的扣合组件的一较佳实施例,套件固定于电路板的穿孔上。套件较佳可具有一延伸部,其插设于电路板的穿孔。此外,电路板上更可设置有一扣合件,邻设于穿孔,以使套件借助扣合件固定于电路板上。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套件可具有弹性,而较佳的弹性件可为一弹簧或一橡胶体,且在扣合组件组立时,弹性件的两端可分别顶抵于螺栓的下缘及电路板上、或螺栓的下缘及套件上。
承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的电路板的扣合组件借助套件,先将螺栓固定于电路板的穿孔,甚至可以在电路板出货时即将螺栓固定于电路板上。如此一来,即能够避免螺栓遗失。另外,通过弹性件的撑张固定效果,可使螺栓螺锁后不易松脱掉落。与现有技术相较,使用者于安装电路板时,无需螺锁工具配合即能够借助本发明的扣合组件将电路板安装于机壳,不但安装方便,并能够依据实际需求将扣合组件拆卸后重复使用再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技术中将电路板固定于机壳组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路板的扣合组件的分解图;
图3所示为图2的扣合组件固定于电路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扣合组件的套件与穿孔的不同实施形态侧面剖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电路板的扣合组件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所示为图5的扣合组件组装于电路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5的扣合组件固定于电路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8所示为图5的另一扣合组件固定于电路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扣合组件设置于电路板并固定于机壳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路板的扣合组件,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路板的扣合组件40分解图,其包含一螺栓41、一套件42以及一弹性件43。扣合组件40用以将一电路板10固定于一机壳(图中未示)上,电路板10可例如但不限于一主机板。螺栓41可具有一头部411及一杆部412。其中,头部411外围可具一滚纹S可增加使用者徒手握持的磨擦力以利螺栓41装卸,而杆部412具有螺纹,在此螺栓41可为一手旋螺栓。
套件42具有一孔洞,如一螺孔421,使螺栓41可螺锁于套件42的螺孔421。弹性件43环设于螺栓41,详言之,弹性件43环设于螺栓41的杆部412,且弹性件43的两端分别顶抵于头部411的下缘及电路板10。此外,电路板10具有一穿孔11,而套件42的一部分恰可塞入并设置于穿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95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