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油废水处理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68877.1 申请日: 2007-12-13
公开(公告)号: CN101205101A 公开(公告)日: 2008-06-25
发明(设计)人: 刘晔;刘大川;尹洪波;路炬晶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工业学院
主分类号: C02F3/34 分类号: C02F3/3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30023湖北省武汉市***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含油 废水处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法处理含油工业废水和资源回收方法,或者涉及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法。

背景技术

含油工业废水是一类来源广泛的工业废水,在石油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动植物油的提取和加工过程以及机械加工和清洗过程中均有大量排放。目前,针对含油工业废水主要采用隔油、气浮、混凝沉淀以及生物降解等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油体以降低废水的COD和BOD值并使之达到排放标准。然而,采用这些处理方式不仅将消耗大量能源和化学制剂,而且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若能将含油废水中各种状态的油体加以回收并采取适当方式重新利用,从而实现含油废水的资源化,将有效降低含油废水处理的总成本。

一些研究者提出利用化学合成的吸附剂吸附废水油体并加以回收,同时降低废水有机物含量的方法。如中国专利99116032.0介绍了一种高疏水性树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该高疏水性树脂可作为油体的吸附剂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和油体回收。然而,化学合成吸附剂存在制造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回收等问题。

目前尚未有生物吸附法处理含油废水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微生物吸附法处理含油废水并分离油体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微生物的化学趋向性,使微生物细胞在废水中自发地分配到油体含量较高的区域;利用微生物细胞对疏水性底物(烃类、脂质)的吸附能力,吸附含油废水中的油体形成细胞-油体复合物。再将所形成的细胞-油体复合物与废水分离,从而回收油体,并降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疏水性微生物细胞作为吸附剂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包括,吸附步骤:将疏水性微生物细胞投入含油废水并混合,以吸附含油废水中的油体;和分离步骤:将所述吸附步骤中形成的细胞-油体复合物从含油废水中分离。

优选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疏水性微生物选自:金橙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cepacia)、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诺卡氏菌(Nocardiodessp.)、红球菌(Rhodococcus sp.)、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var.)、极假丝酵母(Candidaantarctica)、睾丸酮假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内氏放线菌(Actinomycesnaeslundii)、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粪肠球菌(Enterococcifaecali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i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acilli casei subsp.rhamnosu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i fermentum)、乳杆菌(Lactobacilli gasseri)、詹氏乳杆菌(Lactobacilli jenseni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i plantarum)、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 epidermidis)、格氏链球菌(Streptococci gordonii)、缓症链球菌(Streptococci mitis)、口腔链球菌(Streptococci oralis)、血链球菌(Streptococci sangu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麦芽糖假丝酵母(Candida maltosa)、亚罗解脂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多皱普氏菌(Prauserella rugosa)、紫红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香豌豆带化红球菌(Rhodococcus fascian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不动杆菌(Acineobacter sp.)、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obacter calcoaceticus)、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偶发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皱襞链霉菌(Streptyomycesplicatus)、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业学院,未经武汉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88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