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排粉煤灰复合电石渣掺合料浆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68358.5 | 申请日: | 2007-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2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保国;罗忠涛;李相国;贺行洋;张美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08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 地址: | 43007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 复合 电石 掺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类,具体涉及一种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生成量日益增多,给经济、社会及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到目前,我国粉煤灰堆存累积量已达13多亿吨,占地50多万亩。粉煤灰的收尘工艺主要有干排与湿排2种,但大多数火力发电厂为了便于贮运、避免扬灰,一般采取干收湿排或湿收湿排的方法。而湿排粉煤灰因其玻璃体早期活性低、反应慢,且含水率较高,成分组成波动较大,无法实现工业化应用。目前利用湿排粉煤灰的研究多集中在制备水泥混合材、混凝土掺合料、部分耐水要求不高的基础填充工程等,但存在利用率低、耗能费用高、制品质量差等问题。电石渣的主要特点在于其Ca(OH)2、CaO的含量高达65%以上,含水率较高(经陈化后含水率仍达40%),成为制约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问题。目前利用电石渣的研究多集中替代石灰石生产水泥熟料,但存在性能不稳定,耗能费用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利废率、高活性的湿湿排粉煤灰复合电石渣掺合料浆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湿排粉煤灰复合电石渣掺合料浆,其特征在于它由湿排粉煤灰、电石渣、改性剂和水经湿磨制浆而成;各组分所占质量份数为:湿排粉煤灰固含量65-75、电石渣固含量22-34、改性剂1-3、水80-100,所述的水包含湿排粉煤灰和电石渣中水的质量;
所述湿排粉煤灰含水率25-35%(质量),游离氧化钙含量≤2.5%(质量),三氧化硫含量≤3%(质量),含碳量≤12%(质量),勃氏比表面积为350-400m2/Kg;
所述电石渣为含水率40-50%(质量),电石渣干燥基中的氢氧化钙含量为65-75%(质量),勃氏比表面积为900-1000m2/Kg;所述电石渣干燥基为电石渣经干燥后的物质;
所述改性剂由增强剂和表面改性剂组成,各组分所占改性剂质量百分比:增强剂30-40%、表面改性剂60-70%。
所述增强剂为Na2CO3或三乙醇胺;所述表面改性剂为高效萘系减水剂或聚羧酸系减水剂。
上述湿排粉煤灰复合电石渣掺合料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选取及预处理:选取湿排粉煤灰及电石渣,测定湿排粉煤灰及电石渣的实际含水率,分别陈化48小时后备用;所述湿排粉煤灰含水率25-35%(质量),游离氧化钙含量≤2.5%(质量),三氧化硫含量≤3%(质量),含碳量≤12%(质量),勃氏比表面积为350-400m2/Kg;所述电石渣为含水率40-50%(质量),电石渣干燥基中的氢氧化钙含量为65-75%(质量),勃氏比表面积为900-1000m2/Kg;
2)改性剂配制:按各组分所占改性剂质量百分比:增强剂30-40%、表面改性剂60-70%,选取增强剂和表面改性剂,将增强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得改性剂,备用;
3)按各组分所占质量份数为:湿排粉煤灰固含量65-75、电石渣固含量22-34、改性剂1-3、水80-100,所述的水包含湿排粉煤灰和电石渣中水的质量,选取湿排粉煤灰、电石渣、改性剂和水;将湿排粉煤灰、电石渣、改性剂和水混合经湿磨10-20min,得湿排粉煤灰复合电石渣掺合料浆产品。
本发明湿排粉煤灰复合电石渣掺合料浆各组分的主要作用为:
湿排粉煤灰:由于其本身含有较高含量的SiO2和Al2O3,在采用物理和化学激发共同作用下,有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和钙矾石等晶体生成,可以替代部分胶凝材料。
电石渣:由于其本身具有较高含量的Ca(OH)2,且其颗粒比表面积较大,可为湿排粉煤灰的早期活性激发提供碱性环境,发挥此两种固体废弃物的优势互补效应。
增强剂:选用Na2CO3或三乙醇胺(TEA)等,一方面可激发粉煤灰活性,用于提高体系早期强度及早期水化程度;另一方面有助磨作用,可提高湿磨效率及效果。
表面改性剂:选用聚羧酸系或高效萘系减水剂等,用于改善料浆物理性能,包括助磨性、料浆流动性、稳定性及分散性等。
本发明湿排粉煤灰复合电石渣掺合料浆激发机理分析:
1、物理激发机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83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