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镶嵌多孔段型风帽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6348.8 | 申请日: | 200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吕清刚;那永洁;包绍麟;孙运凯;贺军;高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B01J8/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华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镶嵌 多孔 风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流化床布风板的风帽,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流化床布风板的镶嵌多孔段型风帽。
背景技术
流化床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主要用于气固反应的工业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气固掺混均匀等一系列优点。
流化床的关键部件之一是布风板,它是流化床炉膛的底板,其下部与风室连接,其作用是支撑流化床炉膛中的物料,同时使风室中的气体从布风板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穿过,进入炉膛。布风板的主要性能是布风的均匀性,这是保证流化床的流化质量的关键之一。使风室中的气体均匀地穿过布风板的关键是,使得气体穿过布风板时遇到一定的阻力,这个阻力越大则布风板的布风均匀性越好。但是,另一方面,布风板的阻力越大则消耗的动力也越大,这点是难以接受的。一般的原理是根据流化床上下的压力差选择布风板的阻力,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从现有公开发行的书籍上查到。近二十年来,普遍采用布置了风帽的布风板。在布风板上布置了许多等间距的风帽,使风室中的气体均匀地进入每个风帽,然后从风帽上的小孔喷出进入流化床炉膛。采用风帽的好处是,气体的阻力比较小,布风的均匀性比较好。但是,风帽的缺点是漏灰比较严重,即炉膛中粒径比较小的固相物料很容易穿过风帽的小孔漏进风室。当布风板的面积设计得比较大、或流化床在低负荷运行、或固相物料的破碎性很强因而小粒径物料很多、或流化床的压力波动比较严重时,如果仍然采用低阻力的风帽,漏灰的现象就可能非常严重。风帽漏灰不仅造成流化床炉膛固相物料的损失,而且容易造成风室壁面的磨损,严重时,风室被漏灰填满迫使流化床停止运行。为了解决风帽漏灰的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同形状的风帽,主要有T型、箭型、钟罩型、猪尾型和柱型等风帽。这些风帽的基本原理都是在保持阻力低的同时,利用固相物料的堆积角,设计形状特殊的小孔,以阻止炉膛中的颗粒穿过小孔漏进风室。但是,在大型的流化床上,布风板面积非常大,这些风帽防止漏灰的性能也越来越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风帽防漏灰性能差的缺点,通过设计风帽特殊的结构,主要是采用多孔段,从而提供一种结构非常简单而防止漏灰性能非常好的镶嵌多孔段型的风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镶嵌多孔段型的风帽,包括一两端开口的风管5和镶嵌于风管5内的由微孔材料制做的多孔段6,所述制做多孔段6的微孔材料为泡沫金属、多孔金属、泡沫陶瓷、多孔陶瓷、泡沫金属陶瓷、多孔金属陶瓷、陶瓷纤维或金属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5的上端面与布风板7的耐火材料层8的上表面齐平,所述多孔段6镶嵌于风管5的下部,以防止多孔段6的磨损;多孔段6安装在一套管内构成一多孔段组件,该多孔段组件可拆卸地固定于风管5的底端。
本发明提供的镶嵌多孔段型的风帽,还可包括一两端开口的风管5和镶嵌于风管5内的由微孔材料制做的多孔段6,所述制做多孔段6的微孔材料为泡沫金属、多孔金属、泡沫陶瓷、多孔陶瓷、泡沫金属陶瓷、多孔金属陶瓷、陶瓷纤维或金属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段6镶嵌于风管5的上部,且多孔段6距离风管5上端面的轴向距离不小于风管5的直径。以防止多孔段6的磨损。
本发明提供的镶嵌多孔段型的风帽的防漏灰原理是:其风帽对空气的阻力系数由多孔段材料的孔隙率和厚度决定。多孔段中的孔隙尺寸小,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漏灰。这种防止漏灰的性能与空气通过多孔段6时的速度无关,因此在设计风帽选取阻力时不必顾及漏灰问题,而且这种防止漏灰的性能与流化床运行负荷的变化无关。
本发明提供的镶嵌多孔段型的风帽具有结构简单、制做方便、易更换等特点,还突破了常规风帽靠结构和提高空气流速来增加防漏灰效果的缺陷,从根本上解决了风帽的漏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流化床的简单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镶嵌多孔段型的风帽的沿中心轴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种镶嵌多孔段型的风帽的沿中心轴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流化床的简单侧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气1从风室2穿过布风板3进入炉膛4。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63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显示装置
- 下一篇:恩罗氟沙星的单株抗体及其检测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