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R-1作为肿瘤标记物和靶分子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66343.5 申请日: 2007-11-07
公开(公告)号: CN101200768A 公开(公告)日: 2008-06-18
发明(设计)人: 邵荣光;任开环;王以光;何红伟;金海霞;边春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A61K48/00;A61K35/00
代理公司: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杨厚;王为
地址: 100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mr 作为 肿瘤 标记 分子 诊断 治疗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肿瘤基因治疗技术,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新发现的靶点基因MR-1,通过相应手段,抑制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和运动的影响,进而阐明人类MR-1作为肿瘤诊断的新标记物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的可行性。

背景技术:

肿瘤的分子诊断与治疗,是分子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剖析和相关基因功能的识别,现在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肿瘤分子标记物以及治疗靶点。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已对于这一复杂病理过程有了深入的认识。发现并证实与肿瘤转移高度相关的基因,成为当前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的热点,因为这些基因及其蛋白,可能成为肿瘤诊断的标记物和抗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自原发瘤体脱落后,降解基质,穿越基底膜并进入血管内,是完成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而肿瘤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又是能否完成该过程的重要因素,也是肿瘤侵袭周围组织,发生远处转移的基本条件。现在已知,肿瘤细胞在基质中的迁移由4个循环往复的步骤组成,即细胞头部形成伪足,进行延伸,之后与基质之间建立新的粘附位点,继而胞体发生收缩,细胞尾部退缩,通过这种不断重复的4个过程向前迁移(Raftopoulou M,Dev Biol,2004,265:23-32)。

首先,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膜形成膜状突起(例如板装伪足和丝状伪足),即所谓前缘突起。此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起始步骤。接着,细胞持续的迁移,需依赖细胞伪足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之间发生粘附,形成粘着斑,以作为细胞向前迁移的支点。最后,细胞骨架发生重组,因为肿瘤细胞发生迁移时的持续运动,需要依靠张力纤维收缩和肌动蛋白丝的延长提供动力。张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一种稳定的、平行排列的微丝结构,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等组成。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对运动产生的收缩力,是细胞迁移动力的主要来源。

对以上肿瘤迁移过程精确调节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细胞内许多信号分子均参与其中。如Rho GTP酶通过活化肌球蛋白参与对细胞形态改变、细胞与基质粘附及细胞骨架重组的调控(Wheeler AP,Exp Cell Res,2004,30:43-9),由于其在许多恶性肿瘤中的高表达,RhoGTP酶可能成为肿瘤转移的临床诊断指标;粘着斑激酶FAK可通过自身磷酸化,在粘着斑部位与paxillin(黏附有关)以及Src(转移/侵袭有关)形成复合物(Nimwegen MJ,Bio Pharm.2007,73:597-609),作为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FAK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都有显著增加,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肿瘤治疗新靶点.;而肌球蛋白轻链2(myosin light chain,MLC2)的磷酸化,对于肌球蛋白的活化十分重要。MLC2磷酸化后,肌球蛋白即可与肌动蛋白结合,促进张力纤维的聚合,进而增强细胞运动(Connell LE,J Cell Sci.2006;119:2269-81)。

上述这些信号分子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例如细胞运动需要细胞骨架蛋白的动力学聚合以及粘着斑的形成。另一方面,粘着斑以及张力纤维形成也有赖于肌球蛋白的激活。此外,已知FAK 925位酪氨酸发生磷酸化,FAK即可通过与Grb2结合,激活MAP激酶信号转导通路(Yamamoto D,Cell Signal,2003;15:575-83),促进细胞增殖。

MR-1基因(肌纤基因调节因子)是本研究所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功能基因,由GenBank收录,收录号为AF417001。MR-1 DNA位于人类染色体第二号染色体2q35位置上(GeneBank收录号为AC021016),跨越2887 bp片段长度。MR-1基因存在三个不同剪切方式的转录版本。本研究中的MR-1转录版本由3个外显子组成,共756bp,编码142个氨基酸的蛋白。已有研究表明,MR-1在肌肉收缩单元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酵母双杂交实验以及蛋白体外结合实验表明,MR-1蛋白和参与肌肉收缩的蛋白如肌球蛋白重链组成蛋白myomesin1、轻链蛋白MLC2以及β-烯醇化酶存在相互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63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