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油杆扶正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6138.9 | 申请日: | 2007-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4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赵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科昌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712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油杆 扶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杆泵举升液体,尤为低渗油田,油稠井或产出含聚井,一种用于采油井内抽油的扶正装置,尤其是指一种抽油杆扶正器。
背景技术
全国油田低渗油田偏多,大部分井都是稠油井,随着多年开发,大都进入后期采油阶段,尤为大庆油田已进入三采阶段,从选用聚合物采油技术以来,陆续出现大量的偏磨井,因杆管偏磨造成检泵井日趋增多,学术界对造成偏磨的机理各抒已见,但治理偏磨的方案均以采取接箍和套环将杆管隔开者居多,目前治理偏磨的扶正器类别甚多,结构不一,虽所有类别的扶正器都为治理偏磨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某些扶正器虽解决了偏磨,但进而带来了减少油流通道空间的弊端,也有一些扶正器虽结构新颖,为治理偏磨也能带来了一些有益的作用,但由于选择材料不对,其疲劳强度不能与抽油杆相匹配,或耐磨、耐温指标不适宜井下工况条件,进而造成返工作业井较多,给选用扶正器防治偏磨形成了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能有效稳定地连接在抽油杆上,又能使其扶正件的结构即满足防磨的要求,又不减少过流通道,同时对各类型号扶正器杆体和扶正件材料指标均作了技术规定的抽油杆扶正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它包括有一端为内螺纹一端为外螺纹的中间实芯杆体,与连接杆体一端外螺纹的锁母和扶正件组成,其杆体的总长度不大于300mm,扶正件的外圆上分布至少有三条以上凸棱,该凸棱与扶正件纵向夹角为≥25°或直棱,扶正件在杆体上可以旋转,将上述结构的扶正器与两根抽油杆连接后即可下井使用,起到了防治偏磨,也不减少过流通道的双重作用,且经久耐用。
本发明与以往类别扶正器在结构上的不同或进一步改进在于:
一端为内螺纹,一端为外螺纹的杆体,是一个整体杆,内螺纹与外螺纹是一个同心圆,与以往类别的扶正器,尤为SY/T5832-2002标准中规定的扶正器在结构上有质的区别,其区别在于:原结构的扶正器是靠有内螺纹的接箍与有外螺纹的杆体连接后为一个整体件,而本结构扶正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件,只是在其一端设置了连接抽油杆外螺纹的内螺纹,和在另一端设置了连接抽油杆内螺纹的外螺纹,并使用锁母的形式将装配在杆体上的扶正件限定在设定的空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就扶正器本身而言,减少了一个连接点,也就减少了一个事故隐患点,尤为选用锁母结构,使得扶正件即能限定在设订的区间上下浮动,左右旋转,又不影响扶正器与抽油杆的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对扶正器杆体和安装在扶正器杆体上的不同规格型号的扶正件过流通道面积和相关技术指标经长期试验、验证得出优化指标如下:
表1扶正器材料选择要求
表2系列扶正器扶正件技术指标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科昌,未经赵科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6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