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65881.2 | 申请日: | 2001-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4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H01L27/32;H01L5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雪梅;王小衡 |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器件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1年3月27日、申请号为01112074.6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器件的结构。特别是涉及有源矩阵型光电器件,它具有在绝缘衬底上制作的薄膜晶体管(TFT)。
背景技术
近年来,EL显示器作为平板显示器来代替液晶显示器(LCD)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在积极地开展研究。在本说明书中,EL显示器含有的EL元件也称作发光器件或发光二极管。而这里的EL(电致发光)包括三重跃迁发光或单一跃迁发光。
LCD显示器一般有两种类型的驱动系统。一种是用于STN-LCD等的无源矩阵型。另一种是用于TFT-LCD等的有源矩阵型。同样,在EL显示器中一般也有两种驱动系统。一种是无源矩阵型,而另一种是有源矩阵型。
对于无源矩阵型的情形,EL元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作为电极的引线。电压被连续地施加至引线上,使得电流流过EL元件而发光。
与此对照,对于有源矩阵的情形,每个像素含有一个TFT,使得信号保持在每个像素内。
图15A和15B表示用于EL显示器的有源矩阵型光电器件结构的例子。图15A表示整个电路的结构,其像素部分置于此电路的中间。控制栅极信号线工作的栅极信号线侧驱动电路布置在像素部分左侧。控制源极信号线工作的源极信号线侧驱动电路布置在像素部分上方。在图15A中虚线框包围的部分表示一个像素的电路。图15B表示这个电路的放大图。在图15B中,参考数字1501代表TFT(此后称作开关TFT),在信号写入像素时它用作开关元件。在图15B中,开关TFT具有双栅结构,但也可具有单栅结构、三栅结构、或具有三个以上栅极的多栅结构。TFT的极性可依据电路的组成形式来选择。参考数字1502代表的TFT(此后称作EL驱动TFT)用作控制供给EL元件1503电流的元件(电流控制元件)。在图15B中,TFT 1502被置于EL元件1503的阳极1509与电源线1507之间。在另一种组成方法中,也可将TFT1502置于EL元件1503的阴极1510与阴极电极1508之间。TFT的极性可依据电路的组成形式来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所用的系统是用p沟道TFT作为EL驱动TFT,并将其置于EL元件1503的阳极1509与电源线1507之间,因为晶体管工作时最好是源极接地,而且对制作EL元件1503有所限制。参考数字1504代表保持电容,它使来自源极信号线1505的输入信号(电压)得以保持。图15B中保持电容1504的一端与电源线1507相连,但也有一种情形使用专用引线。开关TFT1501的栅极与栅极信号线1506相连,而其源极与源极信号线1505相连。EL驱动TFT 1502的漏极与EL元件1503的阳极1509相连,而其源极与电源线1507相连。
下面将参照图15A和图15B来说明有源矩阵型光电器件电路的工作。首先,当选取栅极信号线1506时,电压信号施加于开关TFT 1501的栅极,使开关TFT 1501成为开态。于是,源极信号线1505的信号(电压)积聚在保持电容1504上。保持电容1504上的电压就成为EL驱动TFT 1502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压VGS,从而按照保持电容1504的电压使电流流过EL驱动TFT 1502和EL元件1503。结果,EL元件1503发光。
EL元件1503的亮度,即流过EL元件1503电流的大小可由VGS来控制。VGS是保持电容1504的电压,而且也是输入源极信号线1505的信号(电压)。也就是,EL元件1503的亮度由控制输入源极信号线1505的信号(电压)来控制。最后,栅极信号线1506被置于非选态,开关TFT 1501的栅极被关闭,开关TFT 1501则处于关态。此时,积聚在保持电容1504中的电荷得到保持。因此,VGS得到保持,电流依照VGS不断地流过EL驱动TFT 1502和EL元件15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5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