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板型显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65449.3 | 申请日: | 2007-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1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姜俊;赵真贤;林正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9F9/00;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高平;陶凤波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显示装置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的设备大体涉及一种平板型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使得壳体和显示板内部增加的温度最小化的平板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型显示装置,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等离子显示板(PDP),具有显示图像的平面型板。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装置相比,平板型显示装置具有较薄的厚度和较轻的重量。
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No.2006-162641中公开的,这种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显示板、以及安装在壳体内部与显示板电连接的电路板。空气从中流过的空气入口形成在后壳体的下部,空气从中排出的空气出口形成在后壳体的上部。通过下部的空气入口的空气流冷却壳体内部中的显示板和电路板,并随后通过上部的空气出口排出。
然而,在这种显示装置中,产生热量的显示板和电路板安装在同一空间内,诸如壳体的内部。由于这个原因,就存在壳体内部温度由于显示板和电路板之间的内热而增加的问题。这种温度的增加导致显示板的表面温度增加。在LCD板中,温度的增加导致液晶的退化。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致力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使得壳体和显示板内部增加的温度最小化的平板型显示装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显示板;控制显示板的至少一个电路板;冷却显示板的第一冷却流路;以及冷却电路板的第二冷却流路,其中第一和第二冷却流路彼此分离。
此外,壳体可包括彼此连结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后壳体可包括设置在后壳体外表面上的电路板安装部分,以便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安装部分内。
而且,电路板安装部分可具有从后壳体外表面凹进的敞开的后面,以便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安装部分内,覆盖电路板安装部分的盖子可安装在电路板安装部分上,多个空气流动孔形成在该盖子上。
此外,第一冷却流路可包括显示板后表面和后壳体内表面之间的空间,第二冷却流路可包括电路板安装部分的内部空间。
而且,空气从中流入第一冷却流路的空气入口可形成在后壳体的下部,空气从中排出第一冷却流路的空气出口可形成在后壳体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板型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将壳体的内部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冷却流路的分隔板;安装在分隔板和壳体前表面之间、由流入第一冷却流路的空气冷却的显示板;以及安装在分隔板和壳体后表面之间、由流入第二冷却流路的空气冷却的至少一个电路板。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有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型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型显示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板型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图1和2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型显示装置。该平板型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安装在壳体10内部的前面的显示板20、以及多个安装在壳体10后部的电路板31、32和33。
壳体10包括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前壳体11在显示板20前面连结于显示板20并具有形成在屏幕部分的开口13,后壳体12的边缘部分在显示板20后面连结于前壳体11。
显示板20可以是LCD或PDP。电路基板31、32和33通过软性布线部分(未示出)电连接于显示板20。多个电子元件安装在电路基板31、32和33上。多个电子元件组成控制显示板20发光的驱动电路、控制电路、调谐电路、电源电路等。
如图2所示,分别安装电路板31、32和33的电路板安装部分41、42和43设置在后壳体12的后表面上。每个电路安装部分41、42和43具有从后壳体12的后面到前面凹进预定深度的敞开的后面,以便电路板31、32和33能够分别容纳在电路板安装部分41、42和43中。此外,覆盖电路板安装部分41、42和43的盖子51、52和53分别安装在它们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54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