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壳贝类海产品的保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64774.8 | 申请日: | 2007-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4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励建荣;李丹;李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B4/00 | 分类号: | A23B4/00;A23B4/06;A23B4/16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关寿 |
| 地址: | 31003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类 海产品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产品贮藏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壳贝类海产品的无水保鲜保活方法。
背景技术
双壳贝类属滩涂经济贝类,包括泥蚶,缢蛏,文蛤等,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海产品之一,也是人类食物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壳贝类海产品不仅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且富含牛磺酸、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具有养生保健功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文蛤、菲律宾蛤仔和牡蛎等贝类远销世界各地,是我国主要出口水产品种之一。
双壳贝肉的蛋白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廉价的动物性蛋白质供应的一个来源。对于泥蚶等双壳贝类,一般是生吃或者半生吃,而多数双壳贝类离水后容易死亡。
因为滩涂贝类外壳、消化系统等均黏附着大量细菌,且种类繁多;同时泥蚶个体小,组织疏松,表皮保护能力弱,水分含量较高达76%~91%,体内含有多种酶,如内脏中的蛋白质分解酶、脂肪分解酶,肌肉中的ATP分解酶等,酶分解,游离氨基酸增加,氨基酸和低分子的含氮化合物将为细菌生长繁殖创造条件,保藏过程中极易腐败变质;加之捕获后保藏温度高于其栖息环境温度,酶促反应提高,大大加速了其腐败进程。
对生吃或者半生吃的双壳贝类海产品,收获后、加工或消费前都要求以贝类活体的形式保存或者在市场上流通。
现有技术中,贝类保活措施主要有低温贮藏、网袋捆扎、真空包装等方法。
低温贮藏方法能延长双壳贝类活体贮藏期,但连续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易引起污染,造成细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显著增加。
网袋捆扎是将双壳贝类装在网袋中,然后捆扎起来。该方法必须依靠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而且一般适用于数公斤以上的大包装。由于网袋的弹性强,包装大,贝壳在流通过程中可能因张壳受到污染或者因机械伤而死亡。
采用真空包装来实现双壳贝类的无水保活贮藏,虽然可以解决低温下贝类张壳的问题,降低损失,但是一旦温度升到5℃以上,容易造成双壳贝类因厌氧菌繁殖以及活贝极度缺氧而死亡。
随着贝类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贝类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贝类产量在逐年增加,鲜活双壳贝类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因现有的贝类保活方法存在各种缺点和不足,贝类易死亡腐烂,所以贝类在收获以后大量产品只能就地销售而无法远销到全国各地,给双壳贝类经济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如何延长双壳贝类货架期、进行有效的保活保鲜,是双壳贝类保藏、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寻找一种新的更加方便实用的双壳贝类保鲜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显著延长双壳贝类海产品活体贮藏期的保鲜方法。该方法能满足商业性的双壳贝类无水保活贮藏的要求,且使用该方法对贝类保鲜具有投资少,成本低,适应性广的优点。
本发明是一种双壳贝类海产品的保鲜方法,在去除双壳贝类表面泥沙、污垢,使之吐沙完全、并对贝类微生物进行净化等处理后,4小时内先将贝类预冷使其闭壳,再用体积比为5∶1∶4的CO2、O2、N2气调气体对贝类进行气调包装,包装物置于0℃~10℃下冷藏。
本发明将气调包装和低温贮藏相结合,具有很好的保活保鲜效果。
双壳贝类经过净化处理后,应在4小时内完成预冷和气调包装。对贝类进行预冷可以达到防止其开壳的作用,提高贝类的保鲜保活效果。
气调包装中气体成分为50%CO2、10%O2、40%N2。
CO2不但对引起水产品腐败的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的抑制作用,对霉菌、极毛杆菌和无色杆菌等需氧菌也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机理是:CO2可穿过细菌细胞膜,进入基质内并阻止膜系酶反应和三羧酸循环反应,同时CO2气体可溶于包围着细胞的环境水中,变成羧酸根离子使PH降低,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破坏,延长腐败细菌生长阶段中的滞后期和传代时间从而抑制水产品中需氧细菌的活性,从而降低其生长速度,达到抑制腐败的效果。高CO2浓度包装的新鲜食品必须在冷藏温度下贮藏,温度降低可使CO2的抑制作用增加,因为低温使CO2更易溶解于含水分的食品。少量的O2比例可以满足贝类在低温保藏时的呼吸代谢需要,以延长其生命。N2作为填充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47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热水混合器
- 下一篇:提供最佳用户界面的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