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的改良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64153.X | 申请日: | 2007-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2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宋来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来学 |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M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6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的改良,尤其涉及一种普通劳动者最实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多少年来,总是老样子,近年来自行车各式各样,好象有些变化,其实不然只不过是小改小革而已,没有质的变化,而且还有一种趋势其质量越来越次,已经达到不能用的地步,如螺纹稍用力就坏,所用钢材质量很不讲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自行车的结构不合理,受力方向不科学,物体的重心力的分解没有应用,路面不平形成阻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发明对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方案得以解决:首先将脚蹬子连杆移在自行车后轴上,使骑行姿势呈跑步状态,受力方向好,人体的重心必须在后车轮中心垂直线向后0~200毫米左右的位置上,物体向后其距离非常重要,充分利用好力的分解,本发明将这一物理现象得以充分利用使骑车人受益。
作为优选:所述人体向后距离80~180毫米最佳(指成年人),为了解决由于路面不平所形成的阻力,利用人体的重量的颠簸为动力,通过车座子连杆力的传递使车架向前移动,达到消除路面不平形成的阻力并有助力作用。
本发明与旧式自行车相比,就骑车姿势而言,现有自行车,骑行时人的大腿呈水平状态向下压,这样受力极不合理,它和改进后的骑车姿势呈跑步状态相比,其受力方向显得特别重要,再将物体的重心力的分解和杠杆原理同时得到利用,这样的自行车骑行中应该是很轻快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行车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中:1链轮(1)、2链轮(2)、3脚蹬子、4飞轮、5原链条、6原轮盘、7原中轴、8新增链条、9后轴、10座子前连接点、11后支撑点、12力点、13后轴、14受力档板、15弹簧、16中轴、17重心、线、18支撑点连杆、19支点连杆、20支点、21受力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意车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1首先谈改进后的自行车后轴:其后轴与车轮的结构与原车不变,要变的是后轴即可固定在车架上,后轴自身还可以转动,要达到这一目的,将装好后轮与轴的后轮在挡的外侧各装一个径向轴承,在径向轴承的外侧在后轴上各安装一个压力轴承,并用螺帽将压力轴承稳固在车架上,这时,在后轴飞轮对应的位置上,选用合适的链轮与脚蹬连杆固定在后轴上,在原中轴轮盘的对应位置选用一个合适的链轮(1)与后轴链轮(2)通过链条(8)连接传动与原自行车传动系统并连一起即可行走。
2.车座子的位置很重要,它关系到物体的重心,自行车骑着轻与重与它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力的分解,车座子与后轮垂直中心线必须构成0~200毫米的距离上,其距离的大小与人体的重量有关,重者距离与垂直线小些体轻者反之。
3.车座子的支点结构与原车也不同,改进后的座子支点是:座子前端有一个与车架子可上下转动的连接点,座子的后端两侧有一个重心支点如图,骑车时由于路面不平形成上下震动,由于人体的重量车座不断的向下移动,通过支点由于杠杆的原理使自行车得到一种向前补赏的力,它对骑车人起到一种助力作用。
4本发明由于利用物体重心车座子安装在后轮中心垂直线后的极限位置,上坡时其角度等于加大,所以上坡前必须将车梁变短(利用偏心轮或其他形式)
5.上述的传动系统是其一,其二是去掉传动系统(1)(2)(4)(5)(6)(7)(8)在飞轮的外侧添加一个碗形千斤齿轮与后轴连为一体并与飞轮直接配套达到传动的目的,此种传动可能优于其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来学,未经宋来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41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