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差速器壳体的润滑油端口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3787.3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3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劳伦斯·A·多伊奇;史蒂文·G·托马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4;F16H4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春媛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差速器 壳体 润滑油 端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汽车差速机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一系列穿过其壁厚的润滑剂端口的差速器壳体。
背景技术
差速机构将旋转动力从外部动力源,例如内燃机或电动机驱动的环形齿轮差速地传输给输出轴。安装在环形齿轮上的由金属制成的壳体形成一个腔室,该腔室含有通过轴可驱动地连接到壳体14上的小伞齿轮、与小伞齿轮连续啮合的右侧伞齿轮和左侧伞齿轮。侧伞齿轮可驱动地连接至右侧输出轴和左侧输出轴,每个轴可驱动地连接至车轮。
壳体腔室由壁环绕,该壁有一厚度和多个在壁上形成的端口,这些端口绕旋转轴线相互间隔并穿过壁厚进入壳体中的腔室。端口提供了进入壳体内部的通路,通过其,位于壳体外部的液压润滑油可以流入内部。环形齿轮经过流体箱旋转,该流体箱内含液压润滑油,例如汽车自动传动液(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ATF)。此外,泵可以将润滑油从箱中抽出。在环形齿轮和差速设备的其它组件旋转时,ATF从箱中被带到环形齿轮轮齿和泵的表面,并被甩到壳体14的外表面,其由此通过端口转移到壳体中。ATF润滑位于腔室内的伞齿轮和侧齿轮。
润滑油端口在壳体壁中产生不连续性。壳体传输扭矩。端口的不连续性为应力上升点(stress riser),其影响传输负载引起的壳体壁中的应力大小,并影响缘于这些负载的壳体偏斜。端口既不能去掉,也不能缩小尺寸,因为较小的尺寸将会减小润滑油进入差速器壳体的流速,潜在地危及差速器组件的性能。
因此,需要优化差速器壳体中润滑油端口的结构,以使润滑油向壳体内部供应充分,而不增加材料应力和偏斜的量,并且不减少差速器壳体的耐久性或疲劳寿命。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在机动车差速总成中传输扭矩的差速机构,其包括:环绕第一轴线的环形齿轮,壳体绕该轴线旋转;以及安装到环形齿轮上的差速器壳体,其包括环绕第一轴线的壁,在该壁上有绕第一轴线相互间隔并穿过壁厚度的端口,端口的周边为椭圆形,由第一和第二相对向的直边部分形成,各直边部分位于第二轴线的相对侧,弓形角部分位于各直边部分的各末端,第二轴线相对第一轴线倾斜一个从20度至50度的角度范围。
最初设计的端口为长圆形,并与旋转轴对齐。已经发现,通过将端口偏斜一个角度,将会使应力充分减小、疲劳寿命增加,而不用减小端口的面积。重新设置端口的可选选择包括增加壳体的壁厚以减少应力以及增加制造壳体的材料的强度。
增加壳体的壁厚将会增加容纳壳体所需的包装空间,并且会增加壳体的重量。将材料改成更高强度的材料将会增加材料成本。通过重新设置润滑油端口,不需要增加壳体的尺寸、重量或成本。
较佳实施例的适用范围从以下详细的说明、权利要求和附图中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应该理解,尽管说明和特定的实例指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其仅以示例的方式给出。对所述实施例和实例的改变和改造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更多的目的和优点,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考虑到附图和权利要求时、从以下对目前最佳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会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用于机动车辆动力传输系统的差速机构的横截面;
图2为示于图1中的差速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3为示于图1中的差速器壳体的透视图;
图4为差速器壳体上形成的端口的俯视图;
图5为差速器壳体上形成的端口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差速器壳体上形成的端口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差速器壳体上形成的端口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为差速器壳体上形成的端口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以及
图9为差速器壳体上形成的端口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用于将旋转动力形式的扭矩差速传输到左侧半轴11和右侧半轴的差速机构10包括,由金属、最好是铸铁制成的壳体14,以及由斜齿轮轮齿18形成并且可驱动地连接至外部动力源的环形齿轮16。环形齿轮16、壳体14和半轴11、12绕第一轴线20旋转。小伞齿轮22、24通过轴可驱动地连接至壳体14,绕轴线20绕转,并绕轴26的轴线旋转。右侧伞齿轮28和左侧伞齿轮30与小伞齿轮22、24连续啮合。侧伞齿轮28、30分别可驱动地连接至右侧半轴12和左侧半轴11,每个半轴都可驱动地连接至车轮。
右侧半轴12被支承在轴承32和轴承36上旋转,其中轴承32安装在壳体14与罩壳34之间,轴承36安装在罩壳34与动力输出轴38之间。类似地,左侧半轴11支承在安装在端盖42与罩壳34之间的轴承4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3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