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取向剂和液晶显示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3601.4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5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德久博昭;松本贵博;熊谷勉;西川通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JSR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取向 液晶显示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取向剂和液晶显示元件。更具体地说,涉及显示良好印刷性,且粘合性、可靠性优良的液晶取向剂以及由其制得的液晶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液晶显示元件, 已知具有所谓TN型(TwistedNematic)液晶盒的TN型液晶显示元件,其在设置了透明导电膜的基板表面上形成液晶取向膜,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用的基板,将该2块该基板相对设置,在其间隙内形成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型液晶的层,构成夹层结构的盒,液晶分子的长轴从一块基板向另一块基板连续地扭转90度。另外,还已知STN(Super TwistedNematic)型液晶显示元件,其通过使用掺合了作为光学活性物质的手性剂的液晶,使液晶分子的长轴在基板间处于连续扭转180度以上幅度的状态,并利用由此产生的双折射效应。此外,还开发了比TN型液晶显示元件视角依赖性小的IPS(In-Plane Switching)型液晶显示元件和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
作为这些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取向膜的材料,以前已知聚酰亚胺、聚酰胺以及聚酯等。特别是聚酰亚胺,由于其耐热性、与液晶的亲和性、机械强度等优良,而被用于多数液晶显示元件中。由聚酰亚胺形成的液晶取向膜,通常通过将作为聚酰亚胺前体的聚酰胺酸或可溶性聚酰亚胺的有机溶剂溶液这种液晶取向剂涂敷于基板上,经加热酰亚胺化而制得。为了提高对基板的印刷性的目的,有时在该液晶取向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
但是,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液晶取向剂,虽然提高了对基板的印刷性,但是存在液晶取向性、所得液晶显示元件的电性能、可靠性下降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采用Si类表面活性剂的液晶取向剂,该液晶取向剂虽然不存在初期取向性和电性能的问题,但是却遗留了可靠性低的问题。
另外,为了提高对基板粘合性的目的,有时在该取向膜中添加硅烷偶合剂。
然而,已公开了采用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化合物的液晶取向剂,虽然该取向剂提高了粘合性,但是却遗留了保存稳定性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90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5-1233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显示良好的印刷性、且粘合性、可靠性优良的液晶取向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由上述液晶取向剂制得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由以下的说明看出。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第1,由一种液晶取向剂达成,其特征在于含有:
(A)由四羧酸二酸酐与二胺反应得到的具有从包含下述式(I-1)和下述式(I-2)各自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群中选出的至少一种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和
(B)下述式(II)表示的硅烷化合物。
(式中,P1为4价的有机基团,且Q1为2价的有机基团),
(式中,P2为4价的有机基团,且Q2为2价的有机基团),
(式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者烷基,X为-CH2CH(OH)CH2O(CH2)3-或-(CH2)3O(CH2)3-表示的二价有机基团,且n为1~3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第2,由上述式(I-1)的P1和上述式(I-2)的P2的至少一部分来源于2,3,5-三羧基环戊基醋酸二酸酐的液晶取向剂达成。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第3,由具有由本发明的上述液晶取向剂制得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达成。
由本发明的液晶取向剂,可以制作在向基板印刷涂敷时无印刷不匀和气孔的印刷性良好的液晶取向膜。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除了可以适用于TN型和STN型液晶显示元件以外,还可以通过选择所用的液晶,适用于SH(SuperHomeotropic)型、IPS(In-Plane Switching)型、铁电性和反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SR株式会社,未经JSR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36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