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带箔轧机轧制油再生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3473.3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良;张继骞;徐萍;崔新建;邱随成;吴波;刘聚杰;杨珠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志坚 |
地址: | 471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带箔 轧机 轧制 再生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带箔轧机轧制油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铝带箔轧机轧制油再生工艺。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产中轧制油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两方面的污染,其一是机械杂质的污染,如尘土、铝和氧化铝颗粒,称为机械污染;其二是润滑油和液压油泄漏导致的污染,称为可溶性污染。对于可溶性污染,国内目前没有较好的处理方法,采用的方法都是当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后,对轧制油进行报废处理,这样也就严重的浪费了资源,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高及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带箔轧机轧制油再生工艺解决轧制油被污染后难以再回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被污染的轧制油储存于污油箱,经过过滤器过滤及换热器处理后再送入真空条件下的精馏塔内进行循环加热、减压蒸馏然后冷凝回收。
所述的换热器为管式换热器及板式换热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轧制油被污染后难以再回收的技术问题,而且可以实现了轧制油的循环使用,节约了成本,取得了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铝带箔轧机轧制油再生工艺采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中:————油管道;—…—…—…蒸汽管道;—————冷却水管道:—…—…—…—真空管道;1—污油箱;2—油泵;3—过滤器;4—管式换热器;5—管式换热器入口;6—管式换热器出口;7—管式换热器入口;8—精馏塔出口;9—精馏塔;10—精馏塔入口;11精馏塔入口;12—精馏塔入口;13—精馏塔出口;14—管式换热器出口;15—管式换热器;16—管式换热器出口;17—管式换热器入口;18—气液分离器入口;19—气液分离器;20—气液分离器出口;21—气液分离器出口;22—成品罐;23—成品罐入口;24—成品罐入口;25—成品罐入口;26—成品罐出口;27—油泵;28—板式换热器;29—扳式换热器入口;30—板式换热器出口;31—扳式换热器入口;32—板式换热器出口;33—管式换热器;34—管式换热器入口;35—管式换热器出口;36—管式换热器入口;37—管式换热器出口;38—废油箱;39—废油箱入口;40—蒸汽源;41—蒸汽回水;43—手动三通阀;44—冷轧机净油箱;45—冷轧机净油箱入口;46—中精轧机净油箱;47—中精轧机净油箱入口;48—管式换热器;49—管式换热器入口;50—管式换热器出口;51—管式换热器入口;52—管式换热器出口;53—真空泵组;54—吸收塔;55—冷却水源;56—冷却水回水;57—视镜;58—油管;59—冷却水管;60—蒸汽管道;61—真空管道:62—法兰:63—管式换热器出口;64—污油箱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发明采用的装置主要是由油泵、过滤器、管式换热器、精馏塔、气液分离器、成品罐、油泵、板式换热器、废油箱、冷轧机净油箱、中精轧机油箱、真空泵组、视镜组成。
将被污染的轧制油储存于污油箱1,通过油泵2经过滤器3过滤通过管式换热器入口5送入管式换热器4进行预热处理,预热好的污油通过管式换热器出口6经精馏塔入口进入精馏塔9内,通过真空泵组53使得精馏塔在真空条件下对污油进行循环加热、减压蒸馏处理使低馏程的轧制油蒸发,高馏程的废油留在它底。
蒸馏好的轧制油通过精馏塔出口8经管式换热器入口7及管式换热器出口14送入管式换热器15内再次进行预热,预热好后经气液分离器入口进入气液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
分离好的液态的轧制油经气液分离器出口21通过成品罐入口进入成品罐22中。
分离好的气态的轧制油经气液分离器出口20通过管式换热器入口49进入管式换热器进行处理后,冷凝成液体的轧制油经管式换热器出口63送出后通过视镜57处理后通过成品罐入口24进入成品罐22中。未冷凝成液体的轧制油则经通过管式换热器出口52送出,再经真空泵组53处理进入吸收塔54吸收。
成品罐内的轧制油通过成品罐出口26经油泵42处理,由于油泵的作用使得一些轧制油挥发成气态,从而气态的轧制油经精馏塔入口11进入精馏塔内重新回收。
没有挥发成气态的轧制油经手动三通阀一部分通过中精轧机净油箱入口47进入中精轧机净油箱46中,另一部分通过冷轧机净油箱入口45进入冷轧机净油箱44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34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