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63463.X | 申请日: | 2004-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6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 发明(设计)人: | 洪银树;吕有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28 | 分类号: | F04D29/28;F04D29/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俊阁 |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苓***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增加 气量 鼓风 散热 | ||
(本案为:申请日2004年6月24日;申请号200410050012.1
名称: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习用的鼓风式散热扇包含壳座1f、盖板2f及主扇轮3f。
壳座1f设有容纳空间11f及侧出风口12f。
盖板2f适当结合于壳座1f上,并设有入风口21f。
主扇轮3f可转动地结合在壳座1f容纳空间11f内,其设有轮毂31f、 环板32f及数片鼓风扇叶33f。
运转时,主扇轮3f的鼓风扇叶33f转动,进而由盖板2f的入风口21f 吸入轴向气流。接着,鼓风扇叶33f则驱动轴向气流经由壳座1f的侧出 风口12f输出,如此,即可用以对侧出风口12f外的欲散热物件进行散热。 虽然如此,但由于鼓风式散热风扇仅单独借由鼓风扇叶33f的转动吸入入 风口21f外的气流,因此,无法显著提升进气量,以致出风量及其风压略 显低落。
另一习用的鼓风式散热扇,其进一步在主扇轮的轮毂上套设具有数 片导流扇叶的导流扇轮,导流扇叶紧贴于主扇轮的环板,并位于主扇轮 的轮毂与鼓风扇叶之间。在运转时,导流扇轮与主扇轮同步转动,借由 导流扇叶增加轴向进气效率,以增加容纳空间的风压,并提升侧出风口 的出风量。虽然如此,但由于导流扇叶几乎完全贴接于环板上且远离入 风口,因此,导流扇叶实际上并无法有效地由盖板的入风口吸入足量的 额外轴向气流。再者,导流扇轮的导流扇叶紧贴于环板,其亦导致吸入 的轴向气流未能及时转向而直接冲击在环板上造成气流反弹,因而容易 产生扰流及噪音。另外,导流扇叶的设置紧邻鼓风扇叶,以致过度阻挡 部分鼓风扇叶,因而造成鼓风扇叶的鼓风效率不如预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整体进气量、提高输出风压、降低噪 音、提升整体效能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本发明包含壳座、至少一个盖板、主扇轮及电动机;壳座设有借以 容设主扇轮的容纳空间及侧出风口;盖板盖设于壳座一侧,其开设入风 口;主扇轮设有内部结合电动机的主轮毂及环设结合于主轮毂外的数片 鼓风扇叶;盖板入风口设有至少一个子扇轮,其设有子轮毂及数片轴流 扇叶;盖板入风口轴向延伸形成供子扇轮容置的环壁;主扇轮轮毂外周 面、鼓风扇叶及子扇轮轴流扇叶之间形成气流转向区间。
其中:
子扇轮子轮毂结合于主扇轮主轮毂上并与结合电动机的主扇轮同步 转动。
主扇轮主轮毂顶部设置与电动机具有相同转动轴心的延伸轴杆;子 扇轮子轮毂底中设有结合于延伸轴杆上的组装孔。
主扇轮主轮毂顶部形成缩径部;子扇轮子轮毂内部形成对应并套设 于主扇轮主轮毂缩径部的套合部。
主扇轮的主轮毂与数片鼓风扇叶之间设有借以将数片鼓风扇叶结合 于主轮毂上的环板。
主扇轮设有位于主轮毂与环板连接处的第一导流面。
环板与主轮毂之间设有数条形成数个开口的肋条。
主扇轮设有位于主轮毂外周面与顶面连接处的第二导流面。
子扇轮子轮毂的底部贴接于主扇轮主轮毂顶部,而子扇轮的轴流扇 叶对着主扇轮第二导流面。
子扇轮的轴流扇叶由子轮毂顶面向外延伸至外周面。
子扇轮子轮毂与设置于盖板上的子电动机结合并被驱动。
盖板入风口内延伸形成供子电动机结合的基座及数条肋条。
盖板入风口内形成支撑供子电动机结合基座的沉降式数条肋条。
壳座的另一侧设有附加盖板及附加子扇轮;附加盖板设有入风口; 附加子扇轮设有子轮毂及数片轴流扇叶;主轮毂利用环板区隔成上、下 侧,并形成相互独立的数片鼓风扇叶、数片附加鼓风扇叶及形成气流转 向区间、附加气流转向区间。
主扇轮主轮毂下侧与环板连接处形成第三导流面。
附加盖板入风口轴向延伸形成容置附加子扇轮的环壁,并于入风口 内延伸形成供电动机结合的基座及数条肋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34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