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履带式行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2912.9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坪仓哲;足立典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B62D55/08 | 分类号: | B62D5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行驶 装置 | ||
1.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具备:
框架支撑体(8),固定在行驶车辆(1)的车体(1A)侧;
摆动框架(9),经由摆动轴(27)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摆动自如地支撑在上述框架支撑体(8)上;
前惰轮(10)及后惰轮(11),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9)上;
多个滚轮(12),配置在上述前惰轮(10)与上述后惰轮(11)之间,支撑在上述摆动框架(9)上;
驱动轮(13),配置在上述多个滚轮(12)的上方侧,经由车轴(5)支撑在上述车体(1A)侧;
其中,通过由上述车轴(5)驱动上述驱动轮(13)旋转,来驱动跨上述驱动轮(13)、上述前惰轮(10)、上述后惰轮(11)以及上述多个滚轮(12)而卷绕的履带(14);
其特征在于,
上述摆动框架(9)具备支撑上述前惰轮(10)的前惰轮支撑部(24)、支撑上述后惰轮(11)的后惰轮支撑部(25)、安装上述多个滚轮(12)的主框架(26)、和配置在该主框架(26)的上方侧的上述摆动轴(27),上述摆动框架(9)还具备将上述摆动轴(27)与上述前惰轮支撑部(24)连结的前连结部件(28)、和将上述摆动轴(27)与后惰轮支撑部(25)连结的后连结部件(29);
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28、29)与上述主框架(26)构成为,在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28、29)与上述主框架(26)之间形成向左右方向敞开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摆动框架(9)具备将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28、29)的上述摆动轴(27)的附近区域的部分与主框架(2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连结的中间连结部件(3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后的连结部件(28、29)由管材构成,前连结部件(28)呈从摆动轴(27)朝向前惰轮支撑部(24)向前下降倾斜的形状,后连结部件(29)呈从上述摆动轴(27)朝向后惰轮支撑部(25)向后下降倾斜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包括从上述前连结部件(28)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架(26)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和从上述后连结部件(29)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架(26)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包括从上述前连结部件(28)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架(26)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且从上述前连结部件(28)的前端区域到上述中间连结部件(30)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和从后连结部件(29)的至少一部分的下表面到上述主框架(26)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连续且从上述中间连结部件(30)的后表面到上述后连结部件(29)的后端区域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开口部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侧面观察时,上述中间连结部件(30)所占的面积比上述开口的面积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291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θ透镜、光扫描单元及具有该单元的成像装置
- 下一篇:防爆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