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燃料电池型发电装置及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1899.5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砂子贵之;椛泽康成;柳泽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微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F11/00 | 分类号: | F04F11/00;H01M8/04;H01M8/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连接 构造 燃料电池 发电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利用电渗现象的电渗流泵的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具备该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的燃料电池型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燃料电池型发电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燃料电池作为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的清洁电源受到瞩目,在燃料电池汽车、便携设备、电化住宅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燃料电池中,作为用于传送燃料或水的动力源使用泵。泵有离心式、容积旋转式、容积往复式等机械动作的泵,但是,例如日本特开2006-22807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提出了不具备机械可动部就能传送液体的电渗流泵。
电渗流泵是利用电渗现象的泵,如图18所示地构成。如图18所示,电渗流泵具备:被填充在管材504中的电渗材502;配置在电渗材502的上游侧的电极501;配置在下游侧的电极503。电渗材502例如由配置在管材504的流向上的硅石纤维等电介质构成。
电渗流泵通过以下的原理工作。即,如果液体接触电渗材502的电介质,电介质的表面带电,在该接触界面附近集中液体中的抗衡离子,电荷过剩。在此,若通过在电极501和503之间施加电压使得在电渗材502内产生电场,则液体中的抗衡离子移动,整个液体通过液体的粘性流动。此外,在电渗材502为硅石的情况下,硅石的表面成为Si-O-,硅石的表面带负电,在液体中集中正离子(抗衡离子),在液体中正电荷过剩,所以若将电压施加成使得电极501的电位比电极503的电位高,则流体向如图18所示的方向流动。
利用上述原理驱动的电渗流泵没有可动部,结构简单,具有能够小型化、无脉动、无噪声等优点。
此外,例如日本特愿2006-95958号所示,还提出了在电渗流泵上具备驱动液体的自己充填机构和抽气机构的电渗流泵。
但是,若持续进行电渗流泵的送液,则在两电极上因液体的电分解而产生气泡。因此,在上游侧的电极附近产生的气泡蓄积在电渗流泵的上游侧,所以存在电渗材的有效流路面积变小、液体的送液效率降低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在下游侧的电极附近产生的气泡与液体一起流向下游,所以设在下游的流量传感器有可能因气泡的通过而不能检测出液体的准确流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除去由电渗流泵的电极产生的气泡的小型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使用了该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的燃料电池型发电装置以及具备该燃料电池型发电装置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较佳方式,提供一种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其包括:电渗流泵,电极设置在电渗材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流路构造体,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形成液体的流路,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部设有与流路的内外相通的脱气孔,并且,在该脱气孔中设有使气泡通过的疏水性膜;以及吸液体,设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侧的送液流路中,与设置上述电渗材的上游侧电极的面抵接而吸收液体,形成有从与上述电极的抵接面侧通到上述疏水性膜侧的气泡除去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方式,提供一种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其包括:电渗流泵,电极设置在电渗材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流路构造体,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形成液体的流路,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下游部设置与流路的内外相通的脱气孔,并且,在该脱气孔中设有使气泡通过的疏水性膜;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下游侧的送液流路中,环状地设置上述疏水性膜,在与上述疏水性膜同一平面内的中央配置有流路,该流路中设有使液体透过的亲水性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较佳方式,提供一种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其包括:电渗流泵,电极设置在电渗材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流路构造体,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形成液体的流路,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部或下游部设置与流路的内外相通的脱气孔,并且,在该脱气孔中设有使气泡通过的疏水性膜,在外面设有成为与上述脱气孔相通的气泡除去路径的沟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会从所附的附图和下面的详细说明变得清楚,但这仅仅是用于说明的,而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电子设备1000的框图。
图2是燃料电池型发电装置1的框图。
图3是从燃料盒2侧看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40的立体图。
图4是从流路控制部60侧看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40的立体图。
图5是从燃料盒2侧看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40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流路控制部60侧看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40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3的沿VII-VII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微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微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18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床压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工艺方法
- 下一篇:横流式糙米加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