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泵的集尘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61361.4 | 申请日: | 2007-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川崎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泰可诺高槻 |
| 主分类号: | F04B39/16 | 分类号: | F04B39/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泵 集尘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泵的集尘机构。更详细地说,涉及主要向家庭用净化槽、养鱼用水槽等供氧的电磁振动型空气泵的集尘机构。但是,本发明的集尘机构并非限定于应用在该特定的形式的空气泵(电磁振动型空气泵),也能够应用于一般的空气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该泵,公开了图17-18所示那样的隔膜式泵(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图18的隔膜式泵由相对地配置在泵筐体200内的框架上的电磁铁、具有永久磁铁的振子、被连结在该振子的两端的隔膜以及分别被固定在上述框架的两端侧的泵壳部构成。另外,为了除去大气中的沙尘、灰尘等进行吸气,在上述泵筐体200的上部设置集尘部201。该集尘部201由依次设置在集尘室202上的作为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的过滤器203、过滤器垫片204以及过滤器罩205构成,所述集尘室202形成在泵筐体200上,为大致方形形状或大致圆形。另外,在上述集尘室202的上部底面,设置空气吸入用的吸气口Su,在被过滤器罩205覆盖的过滤器垫片204的中间,形成大气空气的获取口206。在该泵的情况下,为了除去大气中的沙尘、灰尘,设置了合成树脂的无纺布,但是,为了除去小的沙尘、灰尘,需要使过滤器的网很细,因此,容易产生过滤器的阻塞,若频繁进行过滤器的清洗,更换维护作业,以及在阻塞的状态下进行泵的持续运转,则流量降低,引起泵异常发热,产生泵的寿命降低,用户投诉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4-76727号公报
在为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磁振动型泵的情况下(参照图17),存在死空间增大,不能小型化,成本升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紧凑,能够实现集尘能力的效率化,在此基础上,组装作业和维护简单,此外,还能够降低成本的空气泵(特别是电磁振动型泵)用集尘机构。
再有,在活塞式、隔膜式的电磁振动型泵中,对泵的寿命造成影响的是活塞的磨损、损伤,隔膜的损坏、阀的损伤等造成的性能降低,泵的功能的降低。从大气中或泵的外部流入的流体所含有的沙尘、异物(例如,硬尖的微小异物)等是作为功能部件的活塞以及隔膜损伤、损坏或阀的损伤、损坏等显著,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将除去了从上述大气中或泵的外部流入的流体所含有的沙尘、异物等,并被净化的流体向后级的泵部供给。
发明内容
有关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空气泵的集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被设置于筐体的至少一部分上的隔室,设置流体的入口和出口,在该隔室内配设多个隔壁,该多个隔壁设置着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通气口,
上述多个隔壁中的至少相邻的隔壁的通气口的位置不同。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隔室可拆装地被设置。
有关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空气泵的集尘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由内罩和外罩构成的双重构造的筐体,
在该内罩的外侧面和该外罩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空间,
在该空间内设置流体的入口和出口,
在上述内罩的外侧面和上述外罩的内侧面配设多个隔壁,该多个隔壁设置着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通气口,
上述多个隔壁中的至少相邻的隔壁的通气口的位置不同,
在上述内罩的外侧面与该外罩的内侧面之间所设置的空间,和多个隔壁以及通气口使流体的通气路弯曲,划定通气路障碍物而构成。
另外,在上述空气泵的集尘机构中,最好是在通气路上,设置着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口部和吹积部。然后,也可以是在该吹积部配设着偏向板。
有关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电磁振动型空气泵的集尘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由内罩和外罩构成的双重构造的筐体,
在该内罩的外侧面和该外罩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空间,
在该空间内,划定设有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大致圆筒状或大致方筒状的通气路,
在该通气路上,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口部和吹积部。
另外,最好在上述吹积部配设偏向板。
另外,最好上述开口部和吹积部相互对应地配设。
另外,上述通气路能够作为放热构件发挥功能。
另外,上述通气路能够作为消音构件发挥功能。
另外,最好上述内罩的外侧面以及该外罩的内侧面均具有波状的曲面形状而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集尘机构,因为在泵的筐体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的隔室内,通气路弯曲地形成,所以,流入泵的流体在通过弯曲的通气路时,流速能够产生差异,其结果为,产生湍流。由于该湍流的产生,通过尘埃的重量和下落,得到集尘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泰可诺高槻,未经株式会社泰可诺高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13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