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系统、节点装置及管理服务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60084.5 | 申请日: | 2007-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7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森拓郎;汤本一磨;吉田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殿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系统 节点 装置 管理 服务器 | ||
1.一种网络系统,具有多个节点装置,
上述节点装置,分别具有检测与对端的节点装置间的路径的故障的故障检测部;
第1节点装置的上述故障检测部,
通过与对端的第2节点装置协商,确定用于故障检测的数据包的发送间隔,
接收从上述第2节点装置发送的用于故障检测的数据包,以及
根据经过了确定的故障检测时间仍未从上述第2节点装置接收到上述数据包的情况,检测出与该第2节点装置间的路径故障;
上述故障检测时间按如下方式确定:
上述第1节点装置的上述故障检测部,
求出基于与上述第2节点装置间的协商所确定的上述数据包的发送间隔的第1故障检测时间,
将预先设定或预先求出的宽限时间,与由协商确定的上述数据包的发送间隔、或者基于该发送间隔的上述数据包实际发送的实际发送间隔的预测值相加,求出第2故障检测时间,
对第1故障检测时间和第2故障检测时间进行比较,大的一方的值被确定为在实际运用中使用的上述故障检测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故障检测时间按如下方式确定:
上述故障检测部,
将作为设定值预先赋予的宽限时间,与由协商确定的上述数据包的发送间隔、或者基于该发送间隔的上述数据包实际发送的实际发送间隔的预测值相加,作为第2故障检测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故障检测时间按如下方式确定:
上述故障检测部,
测量自身节点装置的负荷,
根据所测量的自身节点装置内的负荷求出宽限时间,
将所求出的宽限时间,与由协商确定的上述数据包的发送间隔、或者基于该发送间隔的上述数据包实际发送的实际发送间隔的预测值相加,作为第2故障检测时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节点装置,还具有对应于自身节点装置的负荷的平均值及分散值预先存储了宽限时间的表;
上述故障检测部,
测量包括自身节点装置的CPU负荷、和周期性工作的处理部分的实际执行周期与所设定的周期之差中的任意一个的负荷的平均值及分散值,
根据所测量的负荷的平均值及分散值,参照上述表,求出对应的宽限时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故障检测部,
对自身节点装置内的负荷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多次测量,
当根据所测量的负荷新求出的宽限时间,与过去所求出的宽限时间相比发生变化时,再次根据该新求出的宽限时间求出第2故障检测时间,并且,再次决定上述故障检测时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故障检测时间按如下方式确定:
上述故障检测部,
测量来自对端节点装置的上述数据包的接收间隔,测量接收间隔的平均值及分散值,
根据所测量的接收间隔的平均值及分散值求出宽限时间,
将所求出的宽限时间,与由协商确定的上述数据包的发送间隔、或者基于该发送间隔的上述数据包实际发送的实际发送间隔的预测值相加,作为第2故障检测时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节点装置,还具有对应于数据包的接收间隔的平均值及分散值预先存储了宽限时间的表;
上述故障检测部,
根据所测量的接收间隔的平均值及分散值,参照上述表,确定对应的宽限时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故障检测部,
对来自对端节点装置的上述数据包的接收间隔的平均值及分散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多次测量,
当基于所测量的接收间隔的平均值及分散值新求出的宽限时间,与过去所求出的宽限时间相比发生变化时,再次根据该新求出的宽限时间求出第2故障检测时间,并且,再次决定上述故障检测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00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