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60083.0 | 申请日: | 2007-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4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良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11/11;F16H25/2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殿军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装置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该焊接装置具备由马达驱动并具有进入该马达内的部位的加压轴,该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为,将马达的旋转轴形成为中空轴,在该旋转轴上固定螺纹轴,并将与该螺纹轴螺合的螺母设置在上述加压轴上。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该焊接装置具备由马达驱动并具有进入该马达内的部位的加压轴,该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为,将马达的旋转轴形成为中空轴,在该旋转轴上固定螺纹轴,并将与该螺纹轴螺合的螺母设置在上述加压轴上。(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9357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例的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的情况下,与螺母一体地设置的加压轴的止转机构设置在螺母侧,并且该机构采用花键机构或直动导向机构,所以马达的旋转轴的孔径变大,而致使旋转轴的惯性转矩变大,焊点形成时的随动性的瞬间爆发力变小,焊接机的性能降低。而且,由于中空马达的截面积变大,因此焊枪整体变大,可能产生违背轻量紧凑这样的市场需求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这种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在使焊接装置整体的长度变短的同时不增大马达的旋转轴的孔径地执行可靠的加压轴的止转,并使焊枪整体小型且轻量紧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该焊接装置具备由马达驱动并具有进入该马达内的部位的加压轴,该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为,将马达的旋转轴形成为中空轴,在该旋转轴上固定螺纹轴,并将与该螺纹轴螺合的螺母设置在上述加压轴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加压轴上、在与加压轴的轴心成直角方向的截面的两侧或者单侧上形成切除面,将该加压轴的切除面作为加压轴的止转机构,并将加压轴的对应轴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收纳在上述旋转轴内。
并且,特征在于,在上述螺母上、在与加压轴的轴心成直角方向的截面的两侧或者单侧上也形成切除面,并将该螺母的切除面也作为加压轴的止转机构。
由于本发明的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该焊接装置具备由马达驱动并具有进入该马达内的部位的加压轴,该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为,将马达的旋转轴形成为中空轴,在该旋转轴上固定螺纹轴,并将与该螺纹轴螺合的螺母设置在上述加压轴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加压轴上、在与加压轴的轴心成直角方向的截面的两侧或者单侧上形成切除面,将该加压轴的切除面作为加压轴的止转机构,并将加压轴的对应轴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收纳在上述旋转轴内,因此,成为如下的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在使焊接装置整体的长度变短的同时不增大马达的旋转轴的孔径地执行可靠的加压轴的止转,使焊枪整体小型且轻量紧凑。
并且,在上述螺母上、在与加压轴的轴心成直角方向的截面的两侧或者单侧上也形成切除面,并将该螺母的切除面也作为加压轴的止转机构,在该情况下,成为如下的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不对马达的旋转轴的孔径产生任何影响地更加可靠地执行加压轴的止转,并且还可以增大焊枪的行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2是其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加压轴和螺母的纵剖面图。
图4是其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该焊接装置具备由马达驱动并具有进入该马达内的部位的加压轴,该焊接装置的驱动装置为,将马达的旋转轴形成为中空轴,在该旋转轴上固定螺纹轴,并将与该螺纹轴螺合的螺母设置在上述加压轴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加压轴上、在与加压轴的轴心成直角方向的截面的两侧或者单侧上形成切除面,将该加压轴的切除面作为加压轴的止转机构,并将加压轴的对应轴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收纳在上述旋转轴内。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中,1为伺服马达,该伺服马达1由固定在其外壳2上的定子绕组3、配置在其内周的转子磁极4、和固定该转子磁极4的旋转轴5构成,该旋转轴5由中空轴构成并由轴承6、6轴支承在伺服马达1的上述外壳2上。并且,在旋转轴5上,通过楔子等固定机构8固定有位于伺服马达1的轴芯部的滚珠丝杠轴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原株式会社,未经小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0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