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滤色片衬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59719.X | 申请日: | 2000-0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6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政博;泽崎学;谷口洋二;井上弘康;田野濑友则;田中义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G02F1/1339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瑞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滤色片 衬底 | ||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衬底上的各象素区域内有选择地形成红、绿及蓝色滤色片中任一种滤色片,再通过使红、绿及蓝色滤色片中的至少两种滤色片在象素区之间的区域内相叠加来形成光线屏蔽膜;
在滤色片上形成第一电极;
在相对电极上形成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突起图形;
形成第一垂直取向膜,以覆盖第一衬底上侧的相对电极和第一突起图形;
在第二衬底的上侧上形成多个第二电极;
形成第二垂直取向膜,以覆盖第二衬底上侧上的象素电极;以及
将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设置成使其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垂直取向膜和第二垂直取向膜的表面互相相对且第一突起图形的顶端部分与第二衬底上的第二垂直取向膜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二衬底的上侧形成多个象素电极的步骤之后、在象素电极上形成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突起图形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形成的红色滤色片、绿色滤色片及蓝色滤色片中至少有一种滤色片的高度不同于其他滤色片的高度。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衬底,该衬底具有形成于其一表面侧上的多个第一电极及用于覆盖该多个第一电极的第一垂直取向膜;
第二衬底,具有:与第一衬底上的多个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红、绿及蓝色滤色片;通过使设置在与多个第一电极之间区域相对应区域内的这些滤色片当中的至少两个滤色片相叠加而形成的光线屏蔽膜;形成以至少覆盖上述滤色片的第二电极;可选择地形成于光线屏蔽膜上的盒厚度调节层;形成于第二电极及盒厚度调节层上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突起图形;和用于覆盖第二电极及至少第二电极上突起图形的第二垂直取向膜,其中突起图形的顶端部分与第一衬底相接触;以及
密封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且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
5.一种滤色片衬底,包括:
平板;
形成于该平板的预定区域上的红、绿及蓝色滤色片;
通过使位于该平板预定区域上的这些滤色片当中的至少两个滤色片相叠加所形成的光线屏蔽膜;
用于至少覆盖滤色片的电极;
可选择地形成于光线屏蔽膜之上的盒厚度调节层;
位于该电极及盒厚度调节层之上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突起图形;和
用于覆盖该电极及至少电极上的突起图形的第一垂直取向膜。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衬底,该衬底具有形成于其一表面侧上的多个第一电极及用于覆盖该多个第一电极的第一垂直取向膜;
第二衬底,具有:与第一衬底上的多个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红、绿及蓝色滤色片;通过使设置在与多个第一电极之间区域相对应区域内的这些滤色片当中的至少两个滤色片相叠加而形成的光线屏蔽膜;用以至少覆盖上述滤色片的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电极上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突起图形;形成于光线屏蔽膜上的突起图形之上的盒厚度调节层;和用于至少覆盖第二电极的第二垂直取向膜,其中盒厚度调节层的顶端部分与第一衬底相接触;以及
密封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且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
7.一种滤色片衬底,包括:
平板;
形成于该平板的预定区域上的红、绿及蓝色滤色片;
通过使位于该平板预定区域上的这些滤色片当中的至少两个滤色片相叠加所形成的光线屏蔽膜;
用于至少覆盖滤色片的电极;
位于该电极上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突起图形;
形成于光线屏蔽膜上的突起图形之上的盒厚度调节层;和
用于至少覆盖该电极的垂直取向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97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