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和铆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9201.6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郝传勇;张劲松;罗华;李正林;毛先锋;张洪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B23K103/1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摩擦 铆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驱动杆(8)、铆钉II(9)和刚性衬垫(10),铆钉II(9)上方设有可与铆钉II(9)相配合、驱动铆钉II(9)旋转的驱动杆(8),铆钉II(9)下方设有刚性衬垫(10),板材(3)置于铆钉II(9)与刚性衬垫(10)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杆(8)一端设有可与铆钉II(9)相配合的顶尖(11),其另一端设轴肩(17);铆钉II(9)为钉盖(13)、钉颈(14)和钉底(15)上下设置的一体结构,钉盖(13)上表面中心设有与顶尖(11)形成凸凹配合的凹槽I(12);刚性衬垫(10)为上表面带凹槽(17)的块体。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轴肩(17)的直径比钉盖(13)的直径大。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尖(11)为多棱柱或多棱锥台形;或者,“1”字形螺丝刀头或“十”字花螺丝刀头的形状。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钉盖(13)是圆柱或圆台形,其上面是平的或带曲率的;钉底(15)是平的、球面的、圆台的、多棱锥形的、多棱锥台形的或尖的;钉颈(14)位于钉底(15)与钉盖(13)之间,钉颈(14)是圆柱形或圆台形的,其侧面开有0—10条平行沟槽或螺旋沟槽。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衬垫(10)上的凹槽II(16)是圆台形、圆柱形、多棱柱或多棱台形,凹槽II(16)的容积与铆钉II(9)的体积相当。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铆钉II(9)材质为碳钢、不锈钢、钛合金、钨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硬质合金、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陶瓷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或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铆钉表面有0—10层异质涂层,包括:铝及铝合金涂层、锌及锌合金涂层、铜及铜合金涂层、镍及镍合金涂层、铬涂层、钛及钛合金涂层、陶瓷基复合材料涂层或高分子涂层。
9、一种搅拌摩擦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刚性衬垫(10)与驱动杆(8)对中找正;然后,将被连接板材(3)和铆钉II(9)按顺序摆好,驱动杆(8)下降,使驱动杆(8)与铆钉II(9)完全配合,施加压力10—50000牛顿,同时驱动杆(8)开始带动铆钉II(9)转动,转动速度300—10000转/分钟;在压力和摩擦热的作用下,被连接板材局部升温、软化,铆钉II(9)逐渐下沉,将板材(3)逐渐挤入刚性衬垫(10)上的凹槽II(16)中;随着铆钉II(9)不断地旋转下移,被连接板材(3)局部材料在摩擦热和机械搅拌作用下充分流动,填满刚性衬垫(10)上的凹槽II(16)和铆钉II(9)的钉颈(14)部位空间,使铆钉II(9)与板材(3)实现冶金结合,完成搅拌摩擦铆接接头。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搅拌摩擦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钉盖(13)与板材(3)上表面完全一平时,保持压力和转动0—300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92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殊开启结构的包装盒
- 下一篇:除尘工艺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