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l-Ca质转炉渣还原改质剂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8736.1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7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于赋志;沈峰满;陈明;王文仲;温铁光;孙群;赵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4 | 分类号: | C21C7/04;C21C7/06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l ca 转炉 还原 改质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及精炼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转炉出钢之后消除终渣氧化性的Al-Ca质还原改质剂。
背景技术
消除和控制转炉出钢时带入钢包的高氧化性炉渣是生产洁净钢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二次精炼炉高效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钢包中带入较多FeO+MnO含量高的炉渣,不仅会恶化二次精炼的操作条件,而且还会恶化钢液的洁净度,并增加炼钢生产的成本。在生产质量要求高的钢种时,有的炼钢厂用扒渣机扒除钢包内的氧化渣,扒渣往往造成钢水降温,降低钢水收得率以及拖延时间等诸多损失。因此,许多炼钢厂使用含有还原剂的炉渣改质剂来减少钢包渣中FeO+MnO含量及调整钢包渣成分。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441066A公开了一种铝造渣脱氧球,其原料组成为:铝屑35%~40%、石灰石粉35%~45%、膨润土粉5%~10%、工业淀粉6%~10%、聚乙烯醇3%~5%造球。中国专利公开号CN1752221则采用10%~60%的铝粉和/或铝粒,与90%~40%的石灰粉混合,无粘结剂压力成型。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连铸时的连浇罐数,相应提高钢材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但各存在不足之处:使用膨润土会降低精炼渣碱度,影响精炼效果;淀粉等有机物加入钢液后,将使钢液增氢,增加钢材白点缺陷几率;铝的加入量过多,将使渣中Al2O3含量增高,影响后序的精炼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渣量小、成渣快,不含任何添加剂和结合剂,不会对钢水造成任何附加污染的Al-Ca质转炉渣还原改质剂。
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Al-Ca质转炉渣还原改质剂,是按重量百分比将含量为35%~50%的Al粉、15%~35%的活性CaO及35%~50%的CaC2配制成混合物或压制成复合渣球,上述原料以及杂质的重量之和为100%。
所述的CaC2为电石,其CaC2含量为75%~89%。
所述的活性CaO为活性石灰,其CaO含量为80%~92%。
所述的Al粉包括Al粒、Al屑及Al线段。
原料中的Al是作为脱氧剂,活性CaO作为造渣剂,添加的CaC2则具有补充脱氧及造渣的作用。
本发明由于采用铝粉(或铝粒、铝屑、铝线段)、活性CaO与CaC2混合,不使用任何粘结剂或添加剂,因此不会对钢水造成任何附加污染,有利于提高优特钢的质量,并且无损钢包衬耐火材料;铝的综合利用率高,炉渣脱氧效果好,且渣量小、成渣快。在炉渣氧势降低到相同水平时,本发明Al-Ca质转炉渣还原改质剂的用量仅为铝造渣球脱氧剂的50%。由于组成原料中无水分,不使用含水的粘结剂,因此不会造成活性CaO与CaC2的水化及降低其反应能力,可以确保其作用和效果。钢水洁净度高,连浇5炉无水口结瘤现象。降低冶炼成本,与铝造渣球脱氧剂相比,可降低成本4.89元/吨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原料准备,准备好Al含量为99%的铝粉,CaC2含量为75%的电石,CaO含量为92%的活性石灰作为原料;
配料,将上述原料按铝粉37%、电石48%、活性石灰15%的比例配料;
混合,将配好的原料用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后,即成为本发明之Al-Ca质转炉渣还原改质剂。
实施例2:
配料混合,将Al含量为95%的铝粒,CaC2含量为89%的电石粉,CaO含量92%的石灰粉,按铝粒42%、电石35%、活性石灰23%的比例配料,并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混合。
压块成型,将混合料置于封闭系统内,无粘合剂、在30~35MPa压力下压制成型,其复合渣球呈¢15~¢40mm的类球体。
在转炉炼钢出钢后,将本发明Al-Ca质转炉渣还原改质剂加入钢水表面,其加入量根据精炼工位对钢包渣氧势的要求经计算和试验确定。
经过200吨转炉、Al-Ca质转炉渣还原改质剂加入量为200kg/炉的生产试验证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8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综合水处理器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润滑脂及使用此润滑脂的轴承和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