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管插管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8569.0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江;刘文畅;刘雯佳;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江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樊南星 |
地址: | 113004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站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插管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材料科学与医学医疗技术,特别提供了一种医用的 气管插管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气管或支气管积水的溺水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需 要经过特别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才可以成功的向病人的气管或支气管内插 管,以便对患者进行抢救。但是专业技术人员太少,且分布相对集中,是 得救助溺水者的行动往往不能实施;同时其存在的技术操作复杂,且成功 率低等突出问题。
目前常用的呼吸器是把气管插管通过声门插入到气管内,用气囊堵塞 气管中央一侧,在体外连接人工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它的缺点是:1) 当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的水及分泌物时不能正常换气造成体内缺氧;2) 气管插管需在喉头镜,支气管镜的辅助下,需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才能实施。 除此之外,还有BIPAP等,需在面部带上封闭呼吸面罩进行加压呼吸。它 的缺点是当口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的水及分泌物时不 能正常换气造成体内缺氧。急救时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效果更不好。
该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将细导管插入气管、支气管内。通过细导管的吸 引部分把气管、支气管、肺内的水、分泌物、二氧化碳排出,保持气道通 畅,通过送氧气部分把氧气直接送到气管、支气管内进行人工呼吸。或该 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内,进行人工呼吸。
因此,人们渴望获得一种操作更为简单和便利的气管插管辅助装置, 以便于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应用于医用领域或者民用领域的气管插 管辅助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辅 助装置具体为两端开口的外护套1,两开口端之间为中空的管路;其中:外 护套1的小头端为对外开口且管壁较为均匀且有一定韧性的中空管,外护 套1大头端的最前端为封闭无开口的食道顶帽101,食道顶帽101的端部基 本轮廓为锥形,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在大头端的近端部;
食道顶帽101的具体结构可以是以下两种情况之一:外部封闭无开口, 防止食道和胃内容物逆流或胃内灌气;有开口,此开口有独立的连通管路 直接连接到外护套1的小头端,利用此开口我们可以吸引食道和胃内容物 或连接独立的物质输送管路,也可以将其关闭不用,总体效果与前述的将 食道顶帽101外部封闭的技术效果相同;在距离外护套1的大头端端 部3~200mm处有连通其小头端管路开口的另一个管路开口。
本发明所述气管插管辅助装置中,所述外护套1内的中空管管路为1~ 10条(优选为1~4条)相对独立各自贯通的管路;可以在其中分别插入 气管插管或较细的中空管,以便于进行吸除水及其他滞留物的操作或者是 进气或排气等操作;或者布置连接照明装置6或者图像采集装置4等的线 路;当然还可以直接将其作为充气气囊充气管路,或在其内部布置连接充 气气囊和对可充气气囊201进行供/排气操作的装置的充/放气管路。
所述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1上靠近大头端的 开口端管路开口附近有管路开口位置调整装置2;具体为布置在所述外护套 1靠近大头端的开口端附近的可充气气囊201;所述可充气气囊201具体有 1~8个,可充气气囊201中的部分或全部有连接到外护套1小头端附近 的充/放气管路。
在所述气管插管辅助装置中的所述外护套1上还设置有以下零部件之 一或其组合:在靠近大头端的开口端管路开口附近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4;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为以下部件的组合:摄像头、连接摄像头的图像传输 线路、通过图像传输线路与摄像头相连接的图像处理与显示装置;所述外 护套1上靠近大头端的开口端管路开口附近设置有照明装置6,用于照明以 便于进行图像采集进行观察,操作。
图像采集装置4、照明装置6等装置的核心工作元件具体布设在靠近食 道顶帽101的一端附近;当然,通常需要有线缆将体外的不要辅助部分与 体内部分连接起来。
所述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的总长度可以为10cm~65cm,所述外护套1内 部具有两个开口、内部贯通的中空管路横截面直径为1~6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江,未经刘春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8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