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蚀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58544.0 | 申请日: | 2007-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峰;于晓波;于帆;于连第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连第 |
| 主分类号: | F17D3/14 | 分类号: | F17D3/14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4003辽宁省鞍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电热 排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气管道排水设施技术领域,是一种耐蚀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
背景技术
在煤气输配管道中,其中的污水和污渣要由排水器排放出去,但这些污水、污渣、煤气介质中往往含有强腐蚀介质,对排水器腐蚀速度很快,一般一年左右就会使其腐蚀穿孔,造成大量泄露煤气,同时由于排水器的各系统(器体系统、进水管系统、出水管系统、连接管系统、下水管系统)之间采用焊接方式,结合成整体结构,在受到强腐蚀损坏后,只能整体更换,费用较高。另外,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整体结构,使得在排水器内部设置防腐结构,很难实施;若先设置防腐结构,后焊接,则使防腐层会受到焊接过程造成的损坏,从而造成排水器加速腐蚀。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蚀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该装置分成若干个系统,采用组装式结构,且在系统的内壁和排水器内部采用化学和电化学防腐处理,能有效解决煤气管道由于排放各种强腐蚀污水或煤气介质造成的侵蚀和损害问题,且便于制作、组装,可局部更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蚀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包括器体系统、进水管系统、出水管系统、连接管系统、下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各系统之间采用组装式结构,通过机械方式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机械方式连接为采用法兰连接、粘接连接、压接连接、螺纹连接、铆接连接的方式。
所述的器体系统、进水管系统、出水管系统、连接管系统、下水管系统的内壁及系统中与污水、煤气接触的部分,采用防腐处理。
所述的防腐处理方式为衬里或涂料的化学防腐方式、或化学防腐和电化学防腐相结合的方式。
该装置的一组器体系统、进水管系统、出水管系统、连接管系统、下水管系统连接在一起组成单级排水器;也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器体系统、进水管系统、出水管系统、连接管系统连接在一起,再连接下水管系统,组成多级排水器。
器体系统可采用卧式或立式结构。
器体系统可采用圆柱形、方形、或其它形状,进水管系统、出水管系统、连接管系统、下水管系统的形状、位置为与之相配合。
耐蚀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的器体系统、进水管系统、出水管系统、连接管系统、下水管系统,其中系统或系统中的组件可以合并,重新组合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
该装置不仅适用于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还适用于蒸汽保温排水器或其它类型的排水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耐蚀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各系统之间采用组装式结构,可实现局部更换,维护检修方便,节省了大量费用。
2、每个系统内壁和在排水器中与污水、煤气接触部分,均采用衬里或涂料的化学防腐方式,或化学防腐和电化学防腐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防腐性能,使用寿命可提高几倍到十几倍。
3、附加功能齐全,既可以电伴热又可以电清扫,同时也可以安装排水器过压保护器,节能、有利环保、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耐蚀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卧式多级耐蚀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装配示意图;
图3为立式多级耐蚀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装配示意图。
图中:1-手孔 2-堵板 3-器体 4-器体法兰 5-进水口 6-进水口法兰 7-进水管变径法兰 8-进水管 9-进水管法兰 10-出水口 11-出水口法兰 12-出水管法兰13-出水管 14-连接管法兰 15-连接管 16-放气孔 17-喇叭口 18-下水管支架 19-下水管 20-器体支架 21-基础 22-电化学防腐装置 23-煤气管道 24-污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耐蚀过压保护电热排水器,包括器体系统A、进水管系统B、出水管系统C、连接管系统D、下水管系统E,各系统及组件之间采用法兰连接的方式组装在一起。在组装之前,各系统的内壁和在排水器中与污水、煤气接触部分均采用衬里或涂料的化学防腐处理,或在化学防腐处理后,再在其中内壁安装电化学防腐装置22,电化学防腐装置22可采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设施;排水器外表安装电伴热装置,排水器系统内腔安装电加热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连第,未经于连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8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滤带对中自动纠偏装置
- 下一篇:动态拉伸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