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效缓释氮素肥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8314.4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坡;武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8 | 分类号: | C05G3/08;C05C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效 氮素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氮素肥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尿素态氮肥中或颗粒表面涂 层增效剂和生化抑制剂混合物的增效缓释氮素肥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尿素肥料肥效期短,肥料氮素利用率低,对农产品品质没有改善。 尿素氮的总体利用率只有30~35%,氮素的淋失、挥发、地表径流等损失 较多,肥料施入的经济效益较低,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业生产成本的 增加,同时产生地下水和土壤面源的污染,引起温室气体效应和水体的富 营养化,使生态环境恶化。尿素的大量施用使农产品品质下降。为减轻和 解决这些问题,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的同时,需通过改进尿素肥 料的自身性能,延长肥料的有效作用时间,减缓其在土壤中的转化强度, 增加肥料的有效作用时间,促进作物对肥料的有效吸收利用,从而提高肥 料利用率,特别是尿素氮肥的利用率。
目前工业所生产和农业施用的普通尿素是速溶肥料,在水和土壤中溶 解转化很快。尿素施入土壤后在土壤中的脲酶作用下很快转化为铵态氮, 大量的铵态氮使土壤pH值迅速升高,氨挥发增加;在通气状况良好的土壤 中,在土壤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发生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转 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硝态氮在土壤中极易淋失,亚硝态氮也会以氮的 氧化物的形式呈气态损失,造成肥料氮的大量损失,从而降低了肥料氮的 利用率。
现有技术显示,在常温下,尿素(酰胺态氮)在脲酶的作用下首先转 化为铵态氮,进而转化为硝态氮,硝态氮很快被淋失或呈气态损失,而脲 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尿素向铵态氮的转化速度,延长酰胺态氮在土壤中 的存留时间,增加尿素的有效作用时间;硝化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铵态氮 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延长铵态氮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增加氮肥的 有效期,增效剂聚天门冬氨酸(多肽,Polyaspartic acid PASP)是一种 肥料高效增效剂和新型植物营养吸收促进剂和调节剂。对植物所需营养成 分具有极强的鳌合功能,能有效富集土壤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供植物 吸收利用,尤其是对锌、铁、锰三种元素的吸收和富集植物根部周围土壤 中有用的元素,效果最为明显,具有长链蛋白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优点, 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根系的生长,健壮植株,增强抗逆性, 改善品质,可作为良好的植物养分促进剂、助长剂、浸种剂、叶面肥、水 分保持剂,且有不含激素、无毒、用过无残留等特点;PASP不同于植物激 素,具有用量小、高抗病毒等特点。
将上述脲酶抑制剂之一、硝化抑制剂之一与PASP通过高科技结合后制 成肥料复合增效剂,可充分发挥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抑制尿素态氮水 解和转化的协同作用,以及PASP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和增强抗逆性的增效作 应,可有效抑制尿素的水解和向硝态氮的转化,可有效延长尿素或酰胺态 氮肥肥效期,改善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果,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量,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中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含 量,同时增加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有效富集量,促进作物对其 它营养元素的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抑制尿素或酰胺态氮向铵态氮的 转化速度,以及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速度,延长尿素及铵态氮在土壤中的 存留时间,增加尿素氮肥的有效期,能够提高尿素氮素肥料利用率、促进植 物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根系的生长,健壮植株, 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显著延长尿素氮肥肥效期的增效缓释氮素肥料及 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增效缓释氮素肥料成分为:尿素氮肥、生化抑制剂和增效剂,其中尿 素氮肥、生化抑制剂和增效剂按重量份数比计=1∶0.001-0.1∶0.0005-1; 所述生化抑制剂为: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增效剂为:聚天门冬氨酸 (PASP),其中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按重量份数计=0.5-2∶0.5-2。
制备方法:将生化抑制剂和增效剂通过机械或人工混拌后,直接注入 熔融状态下的尿素氮肥中混合,或将生化抑制剂、增效剂和熔融状态下的 尿素氮肥直接混合造粒,即制成增效缓释氮素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83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筒体椭圆封头贮水罐
- 下一篇:防人落井型井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