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焙烧炉轻型炉盖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8244.2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5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心;曹广和;于国友;吕博;张晓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D1/18 | 分类号: | F27D1/18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焙烧 轻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炉盖,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电极生产领域的电极焙烧炉轻型炉盖。
背景技术
炉盖是石墨电极厂电极焙烧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极焙烧炉的生产运行过程中,炉盖下的空间为高温烟气流动提供通道,使焙烧系统内各炉室温度在空间上形成连续的梯度,按照一定的工艺曲线,完成电极生坯的焙烧炭化过程。正是由于炉盖的作用,才使多个运转炉室得以连通并形成闭合的焙烧系统。
现有的带盖电极焙烧炉炉盖,均是采用传统的重质或轻质耐火材料,制造成多种型号的异型砖组合砌筑而成,其重量依炉室大小不同而不同,一般为8~15t不等。同时,为了保持其设计形状,还专门为它设计了重达5~6t、具有很高强度的金属骨架作为支撑。这种结构的电极焙烧炉炉盖,具有以下几方面缺点:1、由耐火材料和骨架组成的炉盖总重量可达15~20t。生产中为了吊运炉盖,在焙烧车间都配备了专门的天车,其起重能力一般都在15~30t;2、由于上述原因,大大提高了对焙烧厂房承载要求,增加了厂房造价。同时天车运行的高昂费用也明显提高了电极焙烧生产成本;3、传统的炉盖砌筑材料均具有较高的导热率,这导致了炉盖上表面温度极高,处在高温炉室的炉盖上表面温度可达300~400℃,既增加了炉子的热损失,又恶化了车间内的劳动条件;4、由于炉盖的高温工作面是由大量异型耐火材料组合砌筑而成,一个炉盖上有数百条砌缝,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温作用,不可避免地要开裂,这样不仅加剧了热量泄漏,也会使炉室吸入大量的冷空气,降低炉内温度水平,影响炉内负压平衡,导致焙烧过程严重偏离工艺曲线,降低产品质量;5、如此大重量的炉盖在频繁的吊运操作中,经常要越过操作人员和设备,形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极焙烧炉轻型炉盖,目的是解决现有电极焙烧炉炉盖重量大、所需运行天车荷载大、焙烧厂房荷载大、通过炉盖的热损失大、对产品质量影响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电极焙烧炉轻型炉盖,炉盖的外层是金属壳,金属壳的内侧设有轻质材料内衬,轻质材料内衬的内侧设有高温涂料层。
所述的轻质材料内衬由可以挂在金属壳上的安装挂件组和设在安装挂件组上的轻质材料组装单元构成。
所述的轻质材料组装单元是长方体或立方体。
所述的金属壳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安装孔,安装挂件组的安装端穿入安装孔内,经螺母将安装挂件组固定在金属壳上。
所述的轻质材料内衬上开有操作孔。
所述的操作孔是依靠轻质材料组装单元的压缩弹性固定的。
所述的轻质材料组装单元的材质是耐高温、低导热、容重小于0.5t/m3、具有良好弹性的轻质材料。
所述的轻质材料组装单元的材质为耐火纤维毯或耐火纤维毡。
所述的高温涂料层的涂层厚度为0~20mm。
所述的轻质材料组装单元的预制成型是模具成型、手工成型或二者合并成型。
所述的轻质材料组装单元成型后的压缩固定方法是粘结法、捆扎法或包裹法中的一种。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炉盖重量轻,一般在5~7t之间,只有传统炉盖总重量的1/3~1/4,其造价与传统炉盖相当。可有效减小焙烧天车起吊吨位,降低天车运行费用,同时减小厂房结构的荷重等级。
2、可有效降低炉盖外表面温度,减少炉子的散热损失和蓄热损失,明显提高炉子的节能等级,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可明显改善焙烧车间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4、可改善电极焙烧炉的密封性能,提高操作曲线与工艺曲线的符合性,提高焙烧产品质量。
5、维修简单,经济可行。有效降低电极焙烧炉炉盖的散热和蓄热损失,提高电极焙烧炉的热效率,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高温涂料经高温烧结后,呈光滑的珐琅状,它可以对新型轻质材料内衬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带盖电极焙烧炉轻型炉盖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带盖电极焙烧炉轻型炉盖内衬的新型轻质材料组装单元。
图中,1、金属壳;2、轻型材料内衬;3、轻质材料组装单元;4、安装挂件组;5、高温涂料层;6、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8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锑/氧化锑pH测量电极
- 下一篇:生物组织脱水装置